3月13日,新疆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7年拟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从202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2027年新疆普通高考实行“3+1+2”新高考模式,即不再分文理科。


关于发布2027年拟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文件精神,自治区从2024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7年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为进一步增强考生选科和人才培养的精准匹配,更好地促进高校招生与中学教育教学衔接,服务中学学生发展指导,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普通高校按照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有关规定,确定了2027年普通高校招生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并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及教育部审定,自治区教育考试院进行了汇总、整理,编制了《2027年拟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下简称《选考科目要求》),现予以公布,供2027年及以后在新疆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选科时参考使用,并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编制说明

本《选考科目要求》包含了所有2027年拟在新疆招生的本科、高职(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共计72176条,其中本科专业44721条,高职(专科)专业27455条。本《选考科目要求》分为本科层次和高职(专科)层次两个部分,各部分均按照军队、公安政法类、消防类和普通类院校分类,依据院校国标代码顺序编排。

二、高考模式

2027年新疆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考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考生填报院校专业时,其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三、选考科目要求

根据教育部《指引》精神,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都未提出要求的,即“不提科目要求”,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且再选科目为任意2科的考生均可报考。

第二类是只对首选科目提出要求的,如“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任意2科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三类是只对再选科目提出要求的,如“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选考化学的考生方可报考;如“化学,生物(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选考化学和生物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四类是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均提出选考要求的,如“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选考化学的考生方可报考;如“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选考化学和生物的考生方可报考。

四、招生院校及专业

(一)此次公布的2027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在招生当年并非所有普通高校的所有专业都会在我区安排招生计划。2027年起在新疆实际招生的普通高校、专业(类)及选考科目要求,以及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类)是否在新疆安排招生计划,最终以普通高校当年在新疆公布的实际招生专业计划为准。

(二)2027年起招收有关省市新疆高中班毕业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参阅本公告内容,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类)是否安排招生专业计划,最终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收有关省市新疆高中班毕业生实际招生专业计划为准。

需特别说明:一是高校编报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高校在所有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选科要求,招生当年并非所有编报的专业都在新疆安排招生计划;二是高校编报的招生专业并非都在新疆安排物理类和历史类招生计划,高校在招生当年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各省物理类和历史类招生计划。

考生可访问新疆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https://www.xjzk.gov.cn/)查询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具体操作方法,一是登录网站首页,在“通知公告”栏中查询,二是在网站首页“高考高招”栏中,通过“新疆高考综合改革选考科目查询辅助系统”查询)。

高考改革十年来,无数学子“丢掉”曾经二元的身份,步入全新的赛道。这一切,源自2014年起实施的一项“革命性”政策——《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不分文理科。

发展至今,我国除了西藏,已有30个省市正式启动“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改革。至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文理分科,已成定局!


文理划分的时代,谢幕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中文科与理科被视为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涉,各自培养人才。“文科生”和“理科生”成为许多人从高中开始就伴随一生的标签,不断塑造甚至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文理分科的争议在于可能导致文化和知识的割裂。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开始强调文理交融的通识教育,而新高考改革成为近年来教育界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2014年,国务院颁布相关文件,宣布取消文理分科。同年,浙江和上海成为首批试点省份,对所有高一新生全面启动“3+3”新高考模式。2017年,新高考元年,34万余名浙沪学子参加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考生。

此后几年,高考改革政策逐步从东部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分五个批次有序推进。从第三批开始,“3+3”模式被“3+1+2”模式取代,具体实施细则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根据各省历年参加新高考的人数,至今我国已累计培养2600多万未进行文理分科的学生。

一场意义非凡的高考“革命”

新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高考“新”在哪里?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采用“3+1+2”模式,原来的文综和理综考试变为12个科目的组合;数学不再分文理;三门必考科目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命题,选考科目由各省命题。新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科自由,有利于他们发挥优势,规避短板。

对于高中生来说,选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择校方向。许多高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高考未考某一科目无法报考相关专业,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招收高考选考科目为物理和化学的毕业生。因此,选科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除了考试科目的重大调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赋分方法、志愿填报、考试机会、教学方式等方面均有大变革

最突出的变化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采用“等级赋分制”所谓“等级赋分”,就是把考生的卷面成绩通过转换公式(四舍五入)计算等级分,其初衷是为了保证不同选考科目之间成绩呈现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浙江省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为1分,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划分出20个赋分区间。各对应区间内按等比例转换,四舍五入将卷面得分转换为等级分。等级赋分满分100分,起点赋分40分,成绩当年有效。考生所选科目有效期内的最高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学生的原始成绩和每一个分数的学生人数,按照下表所示比例,划分为20个赋分区间,第1区间赋分100-97分,第2区间赋分96-94分,第3区间赋分93-91分,以此类推,第20区间为赋分42-40分。然后根据在区间内的具体分数,确定考生的具体赋分。


在志愿填报方面,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各省情况不一。



部分地区新高考还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虽然大部分省份只有一次高考机会,但近年来一些省份也在探索多次考试的机会。例如,浙江和上海实行“两次高考”,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部分省份的英语(含听力和笔试)可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上海、浙江、天津明确英语一年两考,允许考生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有利于减轻考生的高考压力。

此外,在新高考改革初期,出现了一些违背政策本意的情况,这体现出高考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路漫漫其修远兮,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志愿填报的难度,考生家长要提前学习和了解。如果实在搞不定,一定要提前预约专业的报考师,不然到了报考季真的会一票难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