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海事局深化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一线两域多联”机制优势,明确了“保安全、保通畅、优服务”的监管思路,保障为期近40天的维修期间未发生等级事故和社会不良舆情。


一、运用“来宾贵港梧州一线海事协同联动机制”


运用“来宾贵港梧州一线海事协同联动机制”,提前统计各辖区上行过闸计划,引导船公司合理安排作业计划,结合历年过闸数据分析,岁修前多次提出海事建议,提醒各方应当重点关注坝下待闸船舶与返港过年船舶激增港区锚泊水域不足问题,将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点从坝上转至坝下,进而推动出台贴合通航实际的调水政策以及保障措施。

二、拓展“肇庆梧州两地海事监管水域一体化保障机制”


下移待闸船舶上航报告线至肇庆封开西江特大桥水域,划定待闸区以及备用待闸水域,并在海事通APP中明确范围,实施一体化管控 。

三、发挥“水上六方合作机制”成员单位联动作用


在梧州港区、扶典大桥至界首水域、封开水域实施分区分级管控,明确海事、交通、航道、五支队、长洲船闸和长洲水电等部门在管控中的职责,对不按区域待闸的船舶采取劝离、延迟报闸、取消排号等措施,各单位岁修期间劝离占用航道锚泊船舶400余艘次,有效保障了港区锚泊秩序。


来源 | 梧州海事局

审核 | 魏月星

责编 | 徐碧苑

编辑 | 钟子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