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在宝马北京研发中心举办的“2025宝马中国创新日”上,这家百年豪华车企以一场技术盛宴向外界宣告:汽车行业的未来不仅关乎电动化,更是一场由人工智能与本土化创新驱动的深度变革。宝马集团首次系统阐述了面向“新世代”的“3+2”技术创新策略,并宣布与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深化合作,将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引入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人车交互的边界。
所谓“3+2”战略,是指三大核心技术集群与两项本土化升级计划。三大技术包括开创性智能座舱、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和第六代电驱系统,它们被视为宝马在数智时代的“王牌”。
智能座舱的革新尤为引人注目。宝马首次应用“视觉锥”交互理念,通过分层信息布局减少驾驶员视线偏移。行业首创的“视平线全景显示”替代传统仪表盘,将核心驾驶信息投射至纳米涂层挡风玻璃,4K超清画面即便在强光下也清晰可见。与之配合的纵向双辐方向盘,采用主动触觉反馈技术,拇指轻触即可操控辅助驾驶与娱乐功能,真正实现“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
驾控超级大脑则凝聚了宝马百年操控基因。这一自研系统首次将动力与底盘控制合二为一,通过高速数字神经网络,决策延迟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提升10倍。无论是18000牛·米轮上扭矩的极限测试,还是冰雪路面的精准避障,系统都能让驾驶者感受到“如赛车手般的掌控力”。
第六代电驱技术的突破同样亮眼:采用46毫米标准直径的大圆柱电芯,能量密度提升20%,配合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可增加300公里续航,彻底打破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如果说三大技术是宝马“向内”夯实核心优势,两项本土计划则展现了其“向外”拥抱中国创新的开放姿态。360°全链AI战略聚焦用户体验升级,从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引入人工智能;中国共创2.0计划则通过与阿里巴巴、华为、宁德时代等本土科技企业合作,将中国市场的需求转化为全球技术标杆。
在创新日现场,宝马与阿里巴巴的深化合作成为焦点。双方宣布基于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共同开发定制化AI引擎,2026年将搭载于中国生产的BMW新世代车型。全新智能个人助理不再局限于执行指令,而是化身“有温度的伙伴”——它能理解“推荐一个宠物友好、能充电的公园”这类复杂需求,综合实时路况、充电桩分布和用户偏好生成方案;当感知到用户常去同一地点时,还会主动推荐相似场景。
支撑这些创新的,是宝马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其集成算力较现款提升20倍,软件体量超过5亿行代码,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四圈。4台高性能“超级大脑”分别掌管娱乐、驾驶、动态控制与基础功能,并通过OTA升级保持技术前沿性。
宝马中国区研发互联驾驶,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师总监&宝马诚迈科技董事长柯睿明博士表示:“新世代的数字体验是一次质的飞跃。宝马对‘软件定义汽车’的部件、功能以及互联性进行革新,全新开发的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它由强大的‘超级大脑’和高度互联的软件平台组成。这一架构实现了车辆开发与软件开发的双轨并行,宝马车型可以保持数字体验的前沿性和技术的迭代更新。”
从“车企”到“科技公司”,宝马的转型并非口号。5亿行代码、200多项AI应用、千亿资金注入——这些数字背后,是宝马以“创新科技”重新定义豪华的野心。当行业仍在电动化赛道竞速时,宝马已悄然布局下一个战场:让汽车成为融合驾驶乐趣、AI交互与生态服务的“智能终端”。
2026年,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即将面世。届时,中国消费者或许会发现,宝马的“纯粹驾趣”早已超越操控本身,升级为为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