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粮食大省河南来说,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是重要一环。今天的万象“耕”新,来看河南通过良种+良法,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 韩玉林:这个蘖比较大比较匀,群体比较足,长势也比较好,群体能达到120万头左右。

120万头的分蘖数,对于新品种周麦49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苗情基础,有望在去年亩产877公斤基础上再提升一截。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 韩玉林:周麦49的培育,当时我们围绕了高产、抗病、抗逆的育种目标,采用了常规杂交、病害接种鉴定等多种方法。产量潜力比较大,同时在这个抗病、抗倒、抗旱、耐后期干热风这一块都有突出的特点。

河南不仅注重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对于已经育成并推广的品种也在不断改良。这个春天,神农种业实验室小麦团队在小麦品种改良上迎来了新突破。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桂双玖:这里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的智能温室,我手上的郑麦136,是实验室团队经过改良后的结果,它在黄花叶病的抗病性上有了很大提升。

郑麦136是河南农业主导品种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良性状。但随着品种推广范围的扩大,市场反馈在局部区域出现了部分叶片发黄的情况,小麦的生长受到了明显限制。

神农种业实验室小麦团队研究员 周正富:我们找到了一个(基因)RD21A,发现有这个基因,它(小麦)基本上就是绿油油的,不受这个土传病害的感染危害。我们去年就把这个基因,用一年多的时间,定向导入这个材料里面。

作为河南种业创新策源地,神农种业实验室围绕小麦、玉米等7个研究领域,建成研究基地4个、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2个,推动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大幅度提升。

神农种业实验室小麦团队科研人员 王聪:目前我们通过分子标记的手段,对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原来我们5000份材料要检测一个月左右。目前来说可能一周就完成了,比原来的效率快了四倍。

目前,中原农谷已汇聚了58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累计培育优良品种161个。2024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主导品种中,河南入选13个,成为入选品种最多的省份。2025年,河南计划引育种业领军人才20人以上,带动全省高质量建设农作物制种基地500万亩以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