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是不是也很困惑,孩子到底爱不爱我?
毕竟:
每天喊着“妈妈、妈妈、妈妈”,却转头就打你、怼你、拆你台;
说着“我最爱你”,却又不让你出门、睡觉、上厕所……
孩子的一些行为,说是“表达爱”,但实在太反人类。
你别急着崩溃。
孩子的4种“讨厌”行为,其实是暗藏对妈妈深深的爱,但常被拒绝。
一:孩子打你、掐你、抓你
有没有过这种瞬间:
你刚坐下喝口水,孩子突然冲过来抓你一把,或者毫无预警地拍你一下。
你吓一跳,一边生气,一边喊:“你干什么?”
他不说话,甚至还笑,像在“故意惹你”。
你可能觉得,他是淘气,在挑战你,但其实,他是在“抓你注意”。
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注意力索取行为”。
当孩子感觉你在忙、在分心、在离他而去时,
他就会用一个立刻能引发你强烈反应的动作——比如打你、抓你、掐你,来确保:“你还在我身边,你有看到我。”
尤其是回避型依恋的孩子,他们往往不会直接表达情绪,而是用这种“先攻击你”的方式,来测试你是不是还会回应他。
这不是不爱你,而是他太在意你,却又不会好好表达。
我们可以温柔而坚定地回应:
“妈妈看到你了,但妈妈不喜欢被打。你可以拉我一下,说你想让我陪你。”
一次次替他“翻译”行为,他才慢慢学会:“我不需要攻击,也能被看到。”
二:孩子唱反调、故意怼你
你让他穿外套,他非说热;;
你说晚上早点睡,他就要多玩十分钟;
你刚说“这个东西别动”,他的手已经伸过去了。
你气到发抖,恨不得把他扔出去。
他其实什么都不想干——就是想当一回主角。
这叫做“建立自我”,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他故意和你对着干,不是因为他不爱你,而是他在用“反对”来练习“我是谁”。
他需要在你这个“安全基地”面前,先做点“危险动作”
他在说:“我不是‘你说一我就说一’的复制品,我是我自己。”
说白了,他并不是讨厌你,而是太信任你。
他知道,哪怕他唱反调,你也不会不爱他。
所以,别轻易翻脸。
我们可以这样回应:
“你想自己决定,这很好。但咱们可以商量,不是每次都靠对着干。”
给他一点决定权,他反而不那么叛逆。
他在跟你较劲,其实是在练习成为自己。
三:孩子死缠烂打、不让你走
你要出门,他抱着你大腿不撒手;
你去上个厕所,他在门口敲门狂喊“妈妈你怎么还不出来”;
你刚想休息一下,他就跳上来:“妈妈陪我玩!”
你已经累到没电,他还像个“自动感应的报警器”,只要你一离开,他就启动。
一听到他不停地喊“妈妈”,你是不是忍不住想翻白眼?
其实,他把你当成了唯一的安全感来源。
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装得下你一个人。
他不知道“你离开一会就会回来”,他只知道你不在,他就慌。
这种行为其实是在说:“我太爱你了,我不想失去你。”
我们可以告诉他:“妈妈要去一下厨房,三分钟就回来,你可以等我一下。”
提前打个“心理预防针”,加上稳定的重复——孩子就会慢慢知道,你不是“离开”,而是“暂时不在”。
越是安全的孩子,反而越能独立。
而那些天天跟着你“寸步不离”的,其实是最怕被丢下的那一个。
四:孩子当众“拆你台”
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社死瞬间:
你在别人面前说:“我最近减肥,吃得少。”
结果孩子突然来一句:“妈妈瞎说,你昨天还吃了2大碗饭呢,我都没吃饱。”
你尴尬地想钻进地板缝,他还笑嘻嘻,一遍遍重复这些话。
你气得恨不得捂住他的嘴。
其实,他是真的不懂什么叫“当众不能乱说”。
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你面前,没有“面子”负担。
因为他知道,你不会真的怪他。
所以他才敢:随口拆穿你的小谎言、在客人面前大声喊“我不喜欢你做的饭”、当着外人说你“不让我看电视但你自己在玩手机”。
你以为他是在“挑战你权威”,其实他是在说:“我只在你面前,最放松。”
当然,我们还是要教他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但情绪不需要给他施压:
“你想说什么可以回家再说,咱们现在是和大家在一起哦。”
懂规矩的孩子,一定是在一个有耐心又有规则的环境里长出来的。
当他“当众伤你面子”,他是最信你不会翻脸的那个人。
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从来都不高级。
他不会写情诗,也不会说漂亮话。
他只会在你最忙的时候拽你,在你最累的时候黏你,用最不讨喜的方式,把他们所有的依赖都甩给你。
他打你、怼你、缠你、拆你台,不是因为不爱你,而是他们根本只会爱你。
这些“讨厌行为”,其实是他们最不会伪装、最坦诚的深情。
可惜我们很多时候,把它们推开了。
拒绝了,
训斥了,
不耐烦地吼了一句:“你到底想干嘛?”
其实他们想说的,只是:“妈妈,我太爱你了,只是我还不会说。”
所以——
当孩子用最笨拙的方式爱你时,请别急着拒绝。
因为那,是他唯一会的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读书、带娃、写作,点击关注,育儿路上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