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大树是标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大树下的咖啡馆!”“这儿就打造个24节气主题村宴厨房。”“节点景观除了各种花卉绿植,还可以种一部分道地药材……”看着眼前正在构思方案的设计团队,湫山乡杨家村党总支书记杨秀娟高兴地笑了——这个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康养大项目终于落地生根了!
大岭脚康养项目平面布局图(一)
杨家村大岭脚自然村深藏两山夹峙的山坳之中,距湫山乡政府驻地还有6公里盘旋山路。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座拥有28幢由夯土墙、青瓦顶、条石基构成原始风貌农居的古村落,近年来原住民陆续迁出,仅剩零星几户留守。这样的村子,在湫山乡还有很多。
好山好水好风光,那么好的自然禀赋和村落条件,决不能白白闲置了。怎么让资源变现、资产变现?是摆在当地乡党委政府面前一道急需面对的难题。
大岭脚康养项目平面布局图(二)
“一村一品”特色谋划
“湫山乡各个村资源禀赋不同,但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肌理和村庄韵味,我们乡党委政府召集村干部一帮人头脑风暴,在乡政府里开,到村里开,一方面是充分挖掘摸清底数,另一方面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湫山乡党委书记郑铭将说。
围绕“一村一品”特色打造理念,湫山乡各村都绞尽脑汁,围绕“我们村有什么文化传统、我们村有什么特色资源、我们村能发展什么产业”,深挖本村的文化、统筹本村的资源、思考本村的产业。方宅的红色文化、四都的古村文化、湫山的水文化、叶岩头的越王古道……随着一个个村落的挖掘,多方的集思广益,每个村的符号逐渐清晰起来。
“三张清单”有序推进
村庄符号有了,就要建立机制,真正实现资源变现,让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据郑铭将介绍,该乡落实“三张清单”工作法:
建立闲置资源清单,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要全面摸排本村的古建筑、闲置资产、存量用地等可利用资源,做到底数清、情况熟;
制定招商图谱清单,聚焦康养民宿、农遗文旅、特色农副特产等领域,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相关企业;
实行项目推进清单,对签约项目实行工作组“一对一”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专人负责、及时解决。
“乡村两级”联动招引
乡里举办的在外仙商、优秀企业家交流座谈会,为各村村干部提供了项目对接的机会。湫山乡乡长项义介绍:“我们搭建平台,让村干部自己面对面去跟投资方宣传村庄的特色,谋划项目。”正是有了乡里搭建的好平台,杨家村杨秀娟接触到很多专业公司、专业人士。获悉浙江大岭仙源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古村落开发方面的成功案例,杨秀娟向乡里表达了争取该类项目的意愿。对此,湫山乡高度重视,乡党委书记带队上门对接,并组建杨家村招商工作组,乡里专人跟进后续工作。
招商过程并非坦途,一次次上门拜访,一次次被委婉拒绝。浙江大岭仙源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最终坦言:“比起政策优惠,我们更看重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我最担心建设周期太长,投下去的资金不能快速产生效益”。“企业有什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干”,湫山乡当即立下了军令状,并以行动印证决心:在乡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工作组仅用10天完成土地流转65亩,仅用28天完成项目涉及的28户村民、40余间农房签约并全部腾空……
正是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最终促成这个投资5000多万元项目在杨家村大岭脚自然村的落地。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超100个,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以上,农户户均每年增收2万元。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00多万元。“接下来,我们工作组的重点转到后半段,专人对接做好服务,跟进项目后续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施工中的堵点难题。”郑铭将介绍,仙源公司计划6月完成建设场地整平及环境节点打造,9月启动民宿装修、通村道路提升等工作。
当前,湫山乡正掀起全乡域发展热潮:三都村上湾古村区块正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集中式精品乡村民宿和高端轻奢型露营营地;方宅村则以传统油茶产业为支柱,打造绿色高效的油茶产业链;油茶专项债项目、四都农产品交易中心、龙母湖景区等19个项目顺利推进……
“小乡镇也有大作为,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全力打造‘古韵湫山·农旅小镇’和共同富裕山区样板,为全县发展大局贡献湫山力量。”湫山乡干部群众信心满满。
声明:转载稿件,请注明出处。
我要上发布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爱仙居APP的“社区-同城贴吧”版块,分享您的美图美文或精彩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仙居发布哦!
仙居县传媒中心
融媒体记者:郑梦媚
编辑:项展宏
责编:张永江
审核:吴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