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看到在机场下面等待的中方官员,他率先伸出手和周总理握手。
随行的记者举起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尼克松访华第二天,中美发布《中美联合公报》,明确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此后双方往来频繁。
然而在尼克松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中,他却说:我后悔访华。
这是为何?
尼克松访华
众所周知,在尼克松访华之前还有一系列的准备活动,那就是著名的“基辛格默默访华”,确定中国方面有意与美国破冰之后,尼克松才来到北京。
那基辛格又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来到中国的呢?其实早在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他就有意与中国和解。
当时美苏争霸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军备竞赛、太空竞赛让美国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日本在它的保护下羽翼渐丰,还有在越南战争的有心无力让美国都头疼不已。
另一边,中国的核武器锋芒渐露,与第三世界的关系逐渐平稳,影响力在增大。
这一年,中苏还爆发了珍宝岛之战,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美国就有意拉拢中国,让苏联被孤立,同时也扩大它们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通过巴基斯坦领导人传达了与中国和解的意图,中国方面也给予回应,因此双方都在等一个契机,捅破这层窗户纸。
1971年,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周总理提议组建中国代表队参加。
当时这一个提议是遭到反对的,但是周总理力排众议,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参赛原则。
前去日本参赛的中国代表队员就有庄则栋,他和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交往成了一场“美丽的意外”。
4月4日的比赛上,科恩不小心上了中国队的专车。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没有外交交流,因此当时双方都很是尴尬。
然而这时候庄则栋主动上前和科恩握手交谈,还送了他一块杭州织锦作纪念。
这一幕被现场的记者拍下来,立马在国际上引起一片哗然,评论有好有坏。
看到这张照片后,毛主席敏锐地感觉到中美破冰的契机来了,于是在两天后中国方面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了访华邀请。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落地中国,周总理亲自接见,双方进行了7天的友好的交流,还进行了表演赛。
这次邀请让美国方面明白了中国的意思,于是再次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之后基辛格秘密访华,明确表示尼克松希望访华。
于是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在1972年5月之前在适当的时间访问中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北京机场,看到在机场等候的周总理等人,还没走近他就伸出了手。
之后他同毛主席、周总理交谈,即使毛主席身体已经病痛缠身,但他仍然坚持会见尼克松。
尼克松在感叹毛主席的博学多识中,有意无意提及中美苏关系,然而却被毛主席巧妙地略过,谈到中国最关心的问题。
后悔访华?
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在中美之间存在的严重问题——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合意,即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此外,双方也将会在技术、文化、体育、新闻等领域进行讨论,加强双方的交流和联系。
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大量外资。
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200多倍,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600亿美元,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中国赴美留学人员每年超过30万,美国在中国留学人数也超过33万。
时至今日,双方已经建立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覆盖了美国90%的州市。
此外,双方在国际反恐、全球减贫、卫生健康等方面都积极合作,起引领作用。
而且尼克松也成了中国的好朋友,经历“水门事件”之后他被迫下台,毛主席和周总理好多次邀请他到中国来20多次。
可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却出现这样一句话:我后悔当初访问中国。
为什么他后悔访问中国,有人说他在晚年对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创造了一个可怕的“科学怪物”。
看到中国的发展,逐渐能和美国相抗衡,或许他是因为这个才后悔访华,如果不是他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僵局,或许中国就得不到发展,也就不会为美国“培养”一个对手。
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在国际上的处境也并不是很好,一边有苏联这个强大对手牵制,为了和苏联比赛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国家财政紧张不说,国内人民的反对情绪也高涨。
此外,美国的盟友日本羽翼渐丰,逐渐展现出叛逆的情况,欧洲国家也多不服气。
因此尼克松看中了与苏联闹僵的中国,希望能通过拉拢中国而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时也能通过中国这个广袤的市场提振经济。
最重要的是,当时越南战场上美国也有心而力不足,如果能拉拢中国,让中国减少对越南的帮助,那也能减少美国的负担。
总的来说,拉拢中国对于美国是一石多鸟,因此在与中方领导人会谈时,尼克松就提出对中国核保护,以便苏联犯境时美国能及时伸出援手。
尼克松以为中国没有拒绝的理由,然而这个提议被中方领导人简单略过,直接谈到中国最关心的问题——台湾问题。
从2月28日中美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可以看出来,中国关心的始终是台湾问题,要求美国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从台湾撤走。
并且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等活动。
美国方面也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目标。
可以说尼克松此次访华只是为后来的中美贸易打下了基础,政治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想要的利益,这主要是中方敢于拒绝美国提供的保护。
当初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艰难,与苏联交恶但也不代表要依靠美国,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
与美苏关系不好,毛主席将目光放在第三世界上,和非洲国家打好关系,借着他们的帮助我国在尼克松未访华之前就成功恢复联合国席位。
正因为中国始终坚持独立发展,如今才不受其他国家桎梏。
而尼克松之所以后悔访华也是看到中国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他所做的努力看似很大,却对美国没带来多少好处。
参考信息:红歌会网—尼克松访华
新华网:准确把握《上海公报》精神,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纪念《上海公报》发表5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