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HUI NONG YE
智慧田“语”
春耕时节,石门县现代农业再添科技新“哨兵”!3月26日,石门县首个高标准农田小气候站在易家渡镇叶家坪村正式投用,通过全天候“对话”农田微气候,为万亩油菜和玉米轮作地装上“智慧大脑”,以数据解码精准种植新路径,助力“黄金粮仓”向科技要产量、向智慧要效益。
科技赋能:
多维度监测护航作物生产
新建的小气候站集成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辐射、光合有效等气象参数监测功能。可实时查看数据,及时指导调整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例如,系统可提前预警极端天气,帮助农户采取防涝、抗旱等措施,降低灾害损失。这一技术应用将玉米生产的传统经验转化为数据驱动的科学管理,预计每亩可节约综合成本10%以上。
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玉米产业示范带
易家渡镇是石门县玉米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泵站1座,整修堰塘7座,衬砌渠道3.8km,修建机耕路3.5km,惠及农户3000余户。农田小气候站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农田基础设施从“硬件完善”向“智慧升级”转型。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站将作为试点,未来逐步推广至全县玉米种植区,助力打造“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
专家联动:
全链条服务保障生产效益
为确保小气候站发挥实效,石门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专家联盟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例如,结合气象监测数据,专家可为农户定制玉米生长期管理方案,如优化播种时间、调整密植比例等。2024年,类似服务已在柑橘产业中取得成效,冻害损失降低30%以上。此外,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气象局将计划联合开发“气象+玉米生长周期”定制化模型,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
唐亚翔/摄
目前,石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超30万亩,覆盖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作物。农田小气候站的建成,不仅为“湘北粮仓”注入科技动能,更为全县探索“一作物一气象”精准服务模式提供样板。下一步,石门县计划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多源数据,构建全域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双赢。
▍信息来源:石门融媒
▍综合编辑:艾尚石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