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据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2025年3月,马升琨大使会见乌克兰农业政策与食品部部长科瓦利、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署署长特卡丘克。马大使代表中国海关总署与特卡丘克署长签署《乌克兰豌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和《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马大使积极评价中乌农业领域合作,表示议定书签署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丰富中乌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中乌农业领域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中方愿与乌方进一步加强相关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泽连斯基(资料图)

中乌农业合作,看似只是单纯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经济对冲层面来看,这一合作打破了美国主导的“资源掠夺”模式,构建起基于公平市场规则的贸易网络。乌克兰的豌豆、水产品与先前已进入中国市场的蜂蜜、蓝莓等品类相互补充,预计将使乌克兰对华农产品出口种类增至15类以上,极大地拓展了乌克兰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在外交破局方面,俄乌冲突调解机制陷入僵化之时,中乌通过农业合作,巧妙地维持了双方的对话渠道。

此前,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实施针对性的报复措施。3月,针对美国对中国无端加征10%关税的举措,中国迅速作出了果断反应,对进口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产品加征15%的关税,同时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及乳制品等加征10%的关税。



农业产品(资料图)

在联合国这个大舞台上,中国举起和平的大旗,还牵头组建了个“和平之友”小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促进和平。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中国一直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偏向任何一边。不管是跟俄罗斯搞能源合作,还是跟乌克兰做农产品买卖,中国都踏踏实实地去干,就想达到双方都能受益的结果。

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既不是危机制造者,也不是当事国,冲突爆发三年来中方一直努力从中斡旋调停。相反,美国此前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一直对乌军援拱火战争,直到特朗普上台对乌态度大变,美方也因此停止军援和情报共享。但特朗普政府对乌却狮子大开口,努力促成矿产协议,让乌克兰用资源“买和平”。此前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白宫不欢而散,没能达成矿产协议,还遭到了特朗普和内阁官员的集体“逼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与此同时,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举行例行记者会,澎湃新闻提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2月在基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希望能够在乌克兰停止战争、恢复和平和未来重建中得到中国的帮助。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表态?李明表示,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共向乌克兰提供了四批人道主义援助。中方将继续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捍卫全球公平正义的进步力量,愿继续根据当事方的意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中也包括参与乌克兰未来重建的工作。



美国与乌克兰(资料图)

一份由乌克兰政府、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和联合国机构等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俄乌冲突持续3年之后,未来10年乌克兰的重建与恢复成本将达到5240亿美元。这一规模大约是2024年乌克兰预期名义GDP的将近3倍。在重建成本方面,“住房”领域以840亿美元居首。据估计,乌克兰住房总量的13%已被损坏或完全被摧毁,波及250万户家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