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保定市总工会发布2025年服务职工群众“十件实事”清单,深入践行“以职工为中心”发展理念,突出建设数智化、服务普惠化、阵地实用化,在服务职工上办实事、亮实招、求实效。
开展1000场技能竞赛,助力职工技能提升。围绕保定“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和“37+5”县域特色产业,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在重点行业开展竞赛项目,鼓励支持园区、行业、系统和企业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科技攻关等技能竞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竞赛新格局。
建设保定工匠学院,培育命名1000名工匠人才。完善保定工匠学院建设体系,深化双元制培育模式,大力培养工匠之师,深入推进育匠基地工作。完成第四届200名“保定工匠”、800名县级工匠培育、命名工作,组织全市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和交流展示活动。全方位、高频次、立体化宣传工匠精神,引领全市广大劳动者学工匠、做工匠、争当“保定工匠”。
建设运营工人文化宫、保定工人运动史展览馆。在市工人文化宫,高标准运营篮球馆、羽毛球馆、职工体育综合楼和电商直播实训基地,满足职工多元化文体需求,打造一流职工文化体育综合体。在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建设保定市工人运动史展览馆,改造电影院,打造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职工活动空间。建设运营博野、安国工人文化宫,真正将文化宫打造成为职工群众的文化家园和精神高地。
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将2025年作为数智工会建设提升年,坚持每月一项大活动,每周一个主题活动,丰富“保工普惠”平台文体、消费等普惠职工服务活动;完善“AI工慧”智能助手功能,提升“保工普惠”平台智能化水平;提升县(市、区)、基层工会在“保工普惠”平台开展工作频次,提升平台服务覆盖面和职工参与度。
建设工会驿站等服务职工阵地。在全市规划新建、改造提升100个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推进县级职工服务中心、司机之家赋能增效,组织开展省总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培养工作。在发挥原有239家“爱心妈妈小屋”作用基础上,新建“爱心妈妈小屋”10家,切实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开展工会“四季送”,惠及职工3.7万人次。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就业招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走访慰问,依托“保工普惠”平台实施“智送清凉”,开展“润心”服务;为符合条件在档困难职工子女提供助学救助;面向全市苦、脏、累、险等重点群体一线职工广泛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
培训数字人才、电商、家政等5000人次。重点推进职业培训工作,帮助职工掌握新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依托工会培训基地,重点开展电商、家政、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工益家政”品牌,全面提升家政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助力职工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开展1000场文体活动,塑造激昂活力职工队伍。组织举办职工文艺汇演、主题摄影比赛、诵读比赛,及职工匹克球、乒乓球、篮球、游泳比赛等各种类各层次文体赛事,为职工提供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平台,营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氛围。
开展法律宣传援助,维护职工合法劳动权益。组织开展《宪法》《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宣传活动100场。加强劳动法律咨询服务,面向农民工、困难职工群体开展免费法律援助,引导广大职工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开展“暖心行动”,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为全市220户在档管理困难职工提供生活、医疗、助学救助。修订“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实施细则,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为患重大疾病、遭遇重大意外事故的职工及其家庭提供救助。依托“保工普惠”平台,持续开展主城区环卫工人“暖心早餐”活动,全年惠及职工3万人次。加大新业态劳动者关心关爱力度,拓展服务内容,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瑛华 赵林英 王子强 王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