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期宣布将在约旦河西岸设立13个“独立定居点”,这再次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紧张关系推向了国际关注的中心。



回顾历史,1967年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并开始在这些地区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如今,约旦河西岸已成为以色列定居点密集的区域,尽管这一行为在国际法上充满争议。

根据《日内瓦第四公约》,占领国不得将自己的民众迁移到占领区,但以色列在这一点上明显有违公约。国际社会几乎一致认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违反了国际法,尤其是《日内瓦第四公约》第49条。

联合国安理会也多次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停止建设定居点。然而,尽管面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以色列仍持续推进定居点建设,甚至将其作为强化国家安全和巩固领土控制的手段。



以色列为何如此坚持推进定居点政策?首先,定居点建设与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的政治动机息息相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依赖的右翼政党,特别是“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一直认为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的历史领土,且该地区的定居点是以色列国家存在的基石之一。

对这些右翼势力而言,定居点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扩张,它更是一种政治和宗教上的象征,代表着以色列对“应得之地”的主权。

更进一步,定居点在以色列国内被视为安置犹太移民、解决住房危机的一种方式。随着全球犹太人迁移到以色列的趋势增加,这些定居点为新移民提供了安居之所,也推动了以色列政府在国内的支持基础。

而从军事角度看,控制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和定居点,也被认为是保护以色列免受敌对国家威胁的一种手段。



虽然,巴勒斯坦方面视定居点建设为“侵占”和“殖民”,且联合国和欧盟表达了强烈反对,但制裁手段有限,且美国的立场目前转向支持以色列,目前似乎已无手段能阻止以色列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