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呼玛县三卡乡助餐点落地运营,这个小小的助餐点,成为了当地老人们的幸福“食堂”。如今站在2025年回望,它不仅饱了老人的胃,更暖了他们的心。这是呼玛县政协在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凭借着敏锐的民生洞察力与高效的执行能力,通过基层委员工作站,成功打造出三卡乡助餐点这一民生标杆项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也为政协在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精准调研,挖掘民生痛点。三卡乡作为呼玛县最大的农业乡,农事繁忙时,老人饮食照料问题凸显。呼玛县政协深刻认识到基层委员工作站在了解社情民意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导其迅速行动。2024年初,三卡乡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委员们分组深入各个村落,走进老人家中,在炕头上与老人亲切交流;在田间地头,趁着村民劳作间隙了解情况;还在乡村广场组织座谈会,广泛收集大家的想法。通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调研,精准掌握了老人的用餐现状、饮食喜好以及对助餐服务的期望,明确了建设助餐点的迫切需求,为后续工作开展锚定方向。这一过程中,政协不仅给予工作站工作方法上的指导,还在资源协调上提供支持,确保调研全面深入。


多元协商,凝聚各方智慧。县政协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以委员工作站为依托,组织多元协商会议。邀请民政部门解读养老助餐政策、提供资金扶持方向;乡镇政府结合本地资源,提出场地规划与改造方案;村两委分享村民的具体需求;村民代表踊跃发言,表达对菜品、价格、服务时间的期望。同时,借助线上协商平台,收集在外乡贤、爱心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建议。政协在协商过程中,积极引导各方求同存异,经过多轮热烈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贴合实际的助餐点建设与运营方案,充分体现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广泛性与实效性。

协同推进,确保项目落地。为推动助餐点从蓝图变为现实,政协委员工作站在县政协的指导下主动承担起协调重任,协助乡政府完成场地选址与改造。采取集体出一点、部门赞助点、企业捐赠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和物资。县政协出资1万余元用于室内装饰,民政部门出资近2.3万元用于购买厨房电器、桌椅和食材等。联系供应商采购优质厨房设备;动员本地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组织志愿者参与服务培训。政协发挥组织优势,定期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下半年,三卡乡助餐点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民生蓝图转化为现实。

持续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助餐点运营后,政协委员工作站在县政协指导下建立了长效监督机制。每月组织委员回访,实地查看厨房卫生、食材采购与菜品质量;与老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老人提出的口味单一、加餐需求等问题,及时反馈给运营者和相关部门,推动助餐点不断优化服务。如今菜品已增加至每天不重样,还为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个性化加餐服务,切实提升了老人的满意度。三卡乡助餐点的成功运营,是呼玛县政协基层委员工作站协商议政的生动实践,也是政协系统推动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

展望未来,呼玛县政协将以三卡乡助餐点案例为示范,持续完善基层委员工作站工作机制,推动其在更多民生领域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政协力量。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摄影:王婷、王国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