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跑了数十场马拉松、成为商场员工、当选中国特奥委员会理事……(引题)

一名心智障碍者的“奔跑”之路(主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赞 林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三月的广州,早上六时,熹微的星光还没褪去。这时,倪卓君已经被母亲唤醒。一如过去三年的每个工作日一样,她迅速吃完早餐,带上母亲提前准备的午餐,坐公交车到达工作的商场,开启了一天的打工生活。

很少人知道,这位工作岗位上见人就笑,不带一点“班味”的32岁女孩自小被诊断为二级智力障碍。由于在社交和学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28岁之前,她从未工作过。

爱上长跑、完成数十场半程及全程马拉松、成为一名商场员工……过去七年,她却完成了一次次“蝶变”。2024年,卓君还当选为中国特奥委员会理事。跑步,成为串起这一切改变的关键点。


倪卓君(左)与志愿者跑友一起在江边夜跑。

爱上跑步 她越跑越有自信

1993年出生的卓君从小就伴随智力障碍,被评定为“智力二级”(智力障碍评估分为四级,由四级到一级,障碍程度递增)。卓君的母亲郭凤梅说,17岁之前,卓君基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那时的她不说话,做了不少训练,也曾去普通学校上过学,但还是无法融入,之后在家待了两年。

改变发生在2011年,卓君在别人的推荐下加入了广州市少年宫的“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又到了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学习绘画,遇上了美术的启蒙老师,收获了接纳、认可和鼓励,话也变多了。

2018年,卓君在母亲的鼓励下,加入了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携手华润万家发起的星星守望计划——星友伴跑团,希望在志愿者陪伴下训练长跑,通过跑步探索“外边的世界”,这也是卓君成长路上一个巨大的突破。

在跑道上,卓君遇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跑友伴跑,“她很喜欢跟志愿者聊天,后来也爱上了跑步,每周都要参加。”郭凤梅回忆道,卓君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说“卓君很棒”“卓君加油”,而卓君也在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中建立了信心。

一开始一次只能跑1公里,后来,跑完3公里,再到后来,变成了10公里。2018年,倪卓君和多名心智障碍伙伴参加韶关马拉松比赛,她仅用150分钟就完成了半程马拉松。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她又和众多心智障碍者一起完成了6个半程马拉松。而在自己的朋友圈,卓君更是频频和跑步“表白”,喜欢和别人比配速,“越跑越开心和美丽了”。


倪卓君每周都会参加绘画活动。

尝试就业 各方合力铺展“就业路”

“我喜欢跑马拉松,拿到奖牌挺开心的,有很多志愿者跟我一起跑。”当问到为什么喜欢跑步,卓君脱口而出。“她已经习惯了跑步,你让她不跑,她也浑身不舒服。”郭凤梅说。2020年,广州马拉松赛只设了全马赛程,过去都是跑半马的卓君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要挑战全马吗?她的答案是:报名!

那一年,卓君的马拉松首战用时4小时50分。对她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卓君持续参加心友会的伴跑活动,而十几公里的训练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在健身跑道和各种马拉松活动上,没有人留意到她的“心智障碍”身份。她表示,自己已经参加过数十场半程和全程马拉松了,还和志愿者跑友们打成一片,并不断跑出自己的PB(个人最佳成绩)。

如果一个心智障碍者连马拉松都可以完成,为什么不能就业呢?2021年,卓君受邀参加心友会与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特需青年就业支持行动,并在真实的工作岗位里,由专业老师进行针对性岗前培训。

最初实习的时候,卓君不想培训,郭凤梅特意请了女儿最喜欢的艺术启蒙老师做了三个星期的思想工作,逐渐让她有了就业意识。出行能力方面,卓君自己出行曾迷路过,大家就教会她认准银行等标志,学会向银行保安问路,遇问题就提问。

和在跑道上建立信心一样,在各方支持下,卓君在不到半年的实习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鼓励和表扬,好胜心、自豪感和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激发了出来。

初涉职场 她是街坊喜欢的优秀员工

2021年12月16日,28岁的卓君在商场内签下了人生第一份全日制劳动合同。

刚刚踏入职场,卓君有时也会因为过度社交,令店员和街坊都不知如何是好。有意思的是,即便已经就业,每周二、周四、周日,下班的时候,卓君依旧风雨不改地训练跑步,一跑动辄10公里。伴跑过程中,大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卓君把握社交尺度。

在这个过程中,卓君不断获得认可,迅速成长,两度获评为优秀员工。2023年的一个工作日,她遇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商场手扶电梯摔倒,立马按下按钮截停了扶梯,保障老人安全,获得大家的表扬。说起这件事时,卓君满是自豪。

2024年,卓君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中国特奥委员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当选中国特奥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郭凤梅和一直在支持她的社会组织以及众多志愿者都觉得,这是一份荣耀,更是在给更多心智障碍者展示融合的希望。但卓君更在意的,是第二天准点上班。

她在参加会议的第二天凌晨回到广州,虽然可以调班,但卓君依然坚持按时上班,6时起床,6时30分出门。

再到后来,2024年11月,有街坊在商场丢了钱包,卓君发现后交回失物招领处,里面有七百多元现金和购物卡。失主很是感激,在2025年春节专门回到店里给卓君派利是。

“对方没意识到卓君是个特需青年,其实我们也一样。”在一次采访中,店长回忆道,“我们不久前才跟卓君续签了劳动合同,合同长达五年,根据她的特点安排她值守店出口位置,整理推车,指引街坊——当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说起长跑和工作眼里有光的活力青年,谁还会在意她身上的‘残障’标签,她甚至比很多人都要优秀。”

也是采访的那天,卓君就站在店长一旁,对于店长的评价很是自豪。她说:“我已经工作三年多了,日常要跑步、画画,但我不累,很多街坊都喜欢我。”

看到这一幕,郭凤梅也满是欣慰。卓君一路以来的经历,其实都在证明了一件事——她正在关于社会融合的这场马拉松里迈进了一个新阶段,不需要和社会上的其他人比,她已经成为自己人生赛道上的冠军。而在接下来的奔跑中,她还需要匀速奔跑,让更多人看见——心智障碍者,也能成为人生的冠军。

来源:广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