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某乎一个问题“钱能解决生活中大多数的问题,你认同吗?”
本以为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是零点赞,答案一目了然,结果不小心点进去才发现,居然全是高赞问答!
而参与评论区观点辩驳的正是一批拥有新思想的90后、00后,
高赞答主言辞确凿:“必须认同!生活里,从房租水电到子女教育再到突发疾病,没钱寸步难行。”
可反驳声点赞最多的是:“太片面!真心的朋友、相濡以沫的爱情,包括精神上的东西,是钱永远买不来的。”
或许是伴随着巨大经济压力下的认知重塑,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去消费更多的东西,开始更多的专注于修心。
最近类似于王阳明修心的修行班越来越多,人们似乎陷入了自我说服的漩涡,展现出一种类似阿Q精神的态度。
面对寸步难行的生活,他们说服自己钱不是万能的,然后把“精神胜利法”当作生活的“良药。
所以到底谁才戳中了生活的真相?
真相是,穷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可以花钱买来的东西,却要花生命去获得靠牺牲健康去获得。
而更残忍的是,他们心中那10%的不可侵犯的精神世界,其实也是可以通过金钱买到的。
你可能无法想象到,好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可以花钱买来的,情绪价值也是可以通过高价买来的;
而好的情绪价值一定是真实的,一定是充满鼓励性的,是可以让一个人由内而外的自信的。
换个说法说,钱其实也是可以买来“爱”的。
神经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伊恩·H·罗伯逊在2012年出版的《The Winner Effect》一书中解释了一个效应名为成功者效应。
成功者效应指出财富积累会触发“成功-自信”的良性循环。
当经济压力缓解后,前额叶皮层释放的多巴胺和血清素会增强个体的决策信心,形成正向反馈。
例如,研究发现,收入达标人群的焦虑水平比低收入者低58%,因其能更高效调用认知资源应对挑战。
这一效应解释了为何经济自由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
不是钱决定爱情,而是没钱的人更容易输
大家都盼着能找到灵魂伴侣,谈一场特别美好的恋爱,可这真不是有钱没钱能决定的。
有钱人也好,普通人也罢,想找到这样的爱情都不容易。对条件不好的人来说,这事更是难如登天。
条件不好的人,很多时候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占据大多数,根源在于父母的认知达不到。
因此,普通人的状态更多是,不仅被经济的压力束缚,原生家庭也没能给予足够的温暖,在贫困与缺爱的双重困境中挣扎。
而在去年十月份的某一家北京的咖啡厅就发生过真实的案例,成功触发网友“吐槽雷达”,评论区笑料不断。
事件是月薪5000的外卖员张强在咖啡厅等候订单时,注意到邻桌某大亨正在视频会议中处理千万级合同。
当听到他对助理说“这笔投资不赚钱也没关系,就当给女朋友生日惊喜”时,这位外卖员突然像炸了锅一样怒吼:
“你们有钱人除了砸钱还会什么?我前女友就是跟你们这种暴发户跑了!”
而这位大佬只是饶有趣味的回复了一句:
“上周我路过东四环城中村,看见你在出租屋楼下淋雨求复合——你女朋友抱着新男友的玫瑰说'连支口红都送不起的人,配谈爱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钱确实买不到真心,但穷到连尊严都护不住时,指责他人不过是失败者的遮羞布。
其实穷人和富人都很难得到真心,从这个角度来讲,钱可以解决90%的烦恼,钱也就是最好的爱,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