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上皮癌由于具有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且对于经标准化疗方案失败的患者二线治疗方案选择有限,患者长期生存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善,其预后生存率远低于前列腺癌和肾癌。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泛靶向药、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药物的发展下,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Nectin-4、HER2、TROP-2靶点在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是尿路上皮癌的理想靶标之一,这也成为ADC领域热门的研发靶点。
ADC被称为“生物导弹”,从疗效数据来看,ADC药物给后线患者带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延长生存期的希望,有多款药物的客观缓解率或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化疗提高了一倍。
什么是抗体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就像是生物导弹,由两部分核心功能组成:第一是抗体(导弹体),第二是强化疗药(核弹头);这种设计会使抗体带着化疗药去找肿瘤细胞,然后精准地给肿瘤细胞下毒,毒死它们。这种药物设计结合了靶向药的精准和化疗药的高效,既避免了全身使用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也比单独使用靶向药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一举两得。
图为抗体偶联药物示意图
注:(A)ADC结构的一般描述;(B)ADC的作用机制
幸运的是,目前有一款ADC新药SYS6002临床试验正在招募中。该药是由抗体部分、连接子和细胞毒素MMAE三部分组成。它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Nectin-4受体结合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到细胞内,在细胞内,ADC复合物的连接子被溶酶体内的蛋白酶降解,从而释放出细胞毒素MMAE(一种微管蛋白抑制剂)。
若符合以下招募的入排标准的患者可咨询无癌家园医学部(400-626-9916)评估病情或寻求其他治疗方案。
【主要入选标准】
1)年龄≥18岁,性别不限。
2)满足以下两种之一即可:
- 一线:病理学确诊的、未接受过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如果既往接受过新辅助或辅助治疗,则新辅助或辅助治疗结束至疾病进展(影像学证实)的时间间隔超过 12 个月可入组;
- 后线:病理学确诊的、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治疗或不耐受或不适合接受含铂治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
3)能够提供保存良好或新鲜肿瘤组织,且肿瘤组织 Nectin-4 表达阳性[基于中心实验室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其中尿路上皮癌患者不限定 Nectin-4 表达状态,但需提供肿瘤组织;
4)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v1.1,至少有一个 CT 或 MRI 确认的可测量病灶;
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 0-1;
6)预计生存期≥ 3 个月;
【主要排除标准】
1)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和/或软脑膜转移。如果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仅限于幕上和/或小脑(即无中脑、脑桥、延髓或脊髓转移)并已经接受过局部治疗,并且神经系统症状能够在首次使用试验药物前至少2周达到稳定,且不需要接受激素治疗或者接受≤ 10 mg/天的泼尼松(或等价激素),则可以参加研究;。
2)根据NCI-CTCAE v5.0,既往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不良事件未恢复至 1级(脱发除外;根据研究者的判断,经与申办者协商后,部分可耐受的慢性2级毒性可除外)。
3)可能妨碍患者参加研究的任何严重和/或未经控制的并存疾病:包括首次使用试验药物前6个月内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史、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疾病(如有活动性角膜炎和角膜溃疡者、首次使用试验药物前存在2级神经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