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19日表示,为了在“印太地区”抗衡中国,菲律宾及其盟友正试图将印度、韩国纳入美澳日菲(SQUAD)“小分队”中。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印、韩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和利益诉求,菲围堵中国的单方面愿望不会实现。
马科斯(资料图)
自2024年起,美澳日菲组建了非正式军事机制“SQUAD”,并在南海展开了一系列联合巡航行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机制已在南海进行了17次联合巡航,累计出动各型舰机230余架次。这些频繁的军事活动,目标明显对准中国在南海的正常活动,严重威胁地区的和平稳定。而此次菲律宾试图拉拢印度和韩国加入,意图将这一针对中国的阵营进一步扩大,其野心昭然若揭。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布劳纳亲自前往印度,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直言中国是菲律宾与印度的“共同敌人”,极力劝说印度加入其遏华行列。然而,印度方面的态度却给菲律宾浇了一盆冷水。印度高层明确表态,印度洋才是其关注的核心区域,言外之意,对菲律宾在南海的搅局之举毫无兴趣。印度总理莫迪也曾公开表示,中印应通过对话妥善解决问题,避免边界问题升级。印度国内智库的民调结果也显示,高达68%的印度民众反对介入南海争端。这背后是印度与中国每年1200亿美元的庞大贸易额,以及在气候变化等诸多议题上的合作需求。印度深知,卷入南海争端对自身并无益处,所以对菲律宾的拉拢并不买账。
马科斯(资料图)
再看韩国方面,截至目前,韩国并未对菲律宾的邀请作出明确回应。韩国自身面临朝鲜半岛的安全挑战,外交政策更侧重于与美国、日本等传统盟友的合作。同时,在经济上,韩国23%的出口商品销往中国,并且在朝核问题上需要中国的积极斡旋。首尔方面更担心,一旦卷入南海争端,可能引发中国对“萨德”系统的进一步反制,进而破坏来之不易的东北亚稳定局面。所以,韩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菲律宾的提议保持谨慎态度。
菲律宾此次对华态度的急剧转变,并非毫无缘由。从其自身实力来看,面对中国海警与海军在南海的常态化巡航,菲律宾的军事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在2024年的仁爱礁冲突中,中国海警5901船单舰对峙菲方6艘舰船,其配备的高压水炮系统在12小时内就迫使对方3次后撤。这种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让菲律宾意识到,仅靠自身的传统军事手段,在与中国的对抗中难以取得优势。
在对美依赖方面,尽管美国一直承诺对菲律宾提供“安全保护”,但在实际行动中,军事支持却十分有限。美国将菲律宾视为其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更多的是利用菲律宾来牵制中国,而并非真心实意地帮助菲律宾提升国防能力。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让菲律宾感到失望和焦虑。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因素也是其对华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当前,菲律宾面临着6.8%的通胀率与4.2%的经济增长率,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已跌破35%。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缓解国内矛盾,马科斯政府选择重拾“遏华”牌,将南海问题包装成“国家主权保卫战”,试图借此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
马科斯(资料图)
面对菲律宾的种种挑衅行为,解放军已经通过一系列实战化行动表明了坚定立场。南海战区舰艇频繁开展实战化训练,不断提升作战能力;海警部门加大对南海海域的巡逻力度,依法对菲律宾非法闯入船只进行驱离,切断其对非法“坐滩”船只的补给。国防部、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敦促菲律宾停止挑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菲律宾的种种行径,不仅违背了地区国家渴望和平稳定发展的共同愿望,也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背道而驰。地区国家纷纷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在2025年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声明中,10国一致强调“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明确反对域外势力干涉。这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有着清晰的共识,菲律宾的单方面挑衅行为不得人心。
菲律宾若继续执迷不悟,充当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马前卒,不仅会破坏中菲两国多年来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错失发展机遇,更可能将自身拖入危险的边缘,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回归理性,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南海争端,才是菲律宾应有的正确选择,这也符合菲律宾自身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