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要实现教师轮岗,前提是领导轮岗,实现了领导轮岗之后,教师才会轮岗。似乎领导和教师轮岗有利于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制度建设,也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很多时候考虑的是领导轮岗的经济原因。教师轮岗只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正好配合了严格划片招生制度,而不至于弄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样的分配倒在其次,主要还是先实现教育界领导的轮岗,内在有一定的经济原因。



教育界领导模仿政府机关的领导,总是高高在上,办事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痛快,而且会实现利益的个人化分配,而不是公平公正地分配。一般来说,优秀的教师都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只有教不了书的人才会当校长,因为他们有闲暇的时间,可以搞各种手段,搞各种运作,尤其过年过节的时候,会提上礼物或金卡、银卡到领导家里去,时间长了就会受到提拔,而认真工作的老师却没有这样的心思,大多专注于工作,不会搞暗箱操作,也不会经常到领导家里送礼,所以做不了领导,只能长期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哪怕兢兢业业,废寝忘食,获得了好成绩,也不一定能获得优秀或模范教师称号。因为优秀或模范教师称号靠校长来分配,校长说给谁就给谁,即便有了量化考核制度,也只是面子上的事儿。因为领导可以改变这种制度,甚至可以改动分数,就不是技师们能够懂的了。很多学校都是校长一把手,说抓什么就抓什么,说一不二,说把优秀或模范教师称号给谁就给谁,别人不能有什么意见,即便有意见也要保留。倘若有老师敢举报校长不公平的分配,就有可能遭到打击,甚至调离工作岗位。校长有着管理学校的职责和能力,主要还是手握权力,可以对校内的资源进行随意支配,也可以拉帮结派,让一些老师成为自己的心腹。经常给校长送礼或者请校长吃饭的老师会成为校长的心腹,也会获得校长的提拔。

校长有了自己的人,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就好说了,先把利益分配给自己人,剩下的再由其他老师来竞争。优秀和模范教师称号是一种资源,校长一般会给和他关系近的人,也就是经常给他送礼或请他吃饭的老师,倘若没有和他关系近的老师,就只能靠公平竞争,而优秀或模范教师的名额只有那么几个,并不多。校长当然会先自己占用优秀或模范教师称号,剩下的给自己的心腹,再剩下的让其他老师竞争。倘若优秀或模范教师称号比较少,那么校长就先占用,其余的给自己的心腹。即便其他老师认真工作,获得了好成绩,也不一定能获得优秀或模范教师称号,因为僧多粥少,校长只能先顾自己和眼前人了。校长长期在一个学校担任领导,就会形成自己的势力,而且在经济方面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有的校长长期造假账,实际上吃了很多回扣,从教辅到校服,从餐饮到基建,处处插手。甚至校长学政府部门的官员,成立皮包公司,让自己的公司轻松中标,当然也就把学校的钱从公家的口袋掏到了自己的口袋。除了校长之外,副校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办公室主任、年级主任等一系列领导似乎都有一些吃回扣的现象,而且都有一帮自己的人,甚至有时候会形成内斗的情况,内耗严重,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什么益处。



让领导先轮岗,就是要打破固有的体制,实现教育内部的机构改革。领导轮岗之后,到了新的岗位,还是领导,会重新搭建人脉关系,重新找自己的心腹爱将,重新确立一定的制度,当然也可能给新单位带来一定的活力。但从经济方面来看,校长就不得不舍弃手中的财权了,新的学校有可能也有很多项目上马,但新上任的校长并不一定能捞很多钱,只是干几年就挪地方了,就没必要做长期打算。这样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很多校长明知道自己干不长,就不会搞长期建设,尤其是基建项目,搞了以后很可能会让后来者获利,而他们自己却没有获利多少。倘若基建项目收归到教育局,那么教育局的领导就会吃回扣,而教辅和校服以及餐饮项目也会逐渐收回到教育局,由教育局领导来统一协调安排,当然利润回扣就由教育局领导“笑纳”了,却并不一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除了校长轮岗之外,教育局领导也会轮岗,有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担任校长,有教育局领导到学区担任领导,还有学区的领导到教育局担任领导。看似在调换工作,其实在协调内部的关系。一些领导岗位早有人盯着,而且早已经实现了竞价排名,很多人都交了钱等着,有的甚至交了上百万。有一个地区的城镇教育局长,需要花费300万才能竞争上岗,而这300万需要通过潜规则运作,不知道交到谁的手才能上位。而明白内情的人知道这些钱应该交给谁。由此来看,一些城镇的教育局领导以及学校校长都有竞价排名的规则,都有经济利益蕴含在里面。调人就是在调钱,领导轮岗就是钱在轮流转,而不是风水轮流转。教育局新领导上任之后,就会立刻装修办公室,装修所有的学校,而所有的装修项目都由教育局领导统筹安排,校长不能做主。除此之外,教育局长还会统筹安排教辅和校服以及餐饮,统筹安排各个学校分拨的教育经费。甚至教育局长根本不是搞教育的,有一个地区的城建局长做了教育局长。还有一个地区的畜牧局长做了教育局长,简直让人觉得荒唐可笑。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他们的资历到那儿了,而且已经有了潜规则运作,钱也到位了,当然会走马上任。



教育界领导轮岗有内在的经济原因,并不是人们看到的表面现象,也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美好。从表面看,起码实现了领导资源的分配。倘若下一步教师轮岗严格执行,那么就会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分配,对教育来说是好的,对防止领导贪污腐败也是好的。但很多领导不愿意轮岗,总是想通过内在的运作原地不动。那就要看领导的钱有多少了,能送出去多少,还要看领导的人脉关系有多硬了,不然就会调离工作岗位,到别的地方去担任领导。当然有的领导自愿在原单位降级,不愿动地方,因为他们的人脉关系已经搭建好了,甚至已经稳固不变了,各种利益关系也分配均衡了,哪怕降级任用,也仍然有利于获得利益,只是名义上降了级别,实际上分管的事务一样不少,就不愿动地方了。而他们降级之后,原来的岗位就空出来了,让新人上任。新人似乎早已觊觎已久,也早交了钱排好队了,就等着岗位空出来上任呢。上任之后,可能管不了多少事情。调人就是在调钱。教育界领导实现轮岗,其实就是打破现有利益格局,重新分配利益,也是实现钱的流转。看清了这些,就知道一些地区的教育界领导轮岗是怎么回事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