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农村,红白喜事可是大事。操办这些事,有个关键人物——总管。

从小我的爷爷就告诉我,村里最不该得罪的人,就是那些红白喜事的总管。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官职,但是权利还是很大的,不然到时候就会给你“穿小鞋”。


总管,在农村确实是很有面子的角色,也可以说他们是“大人物”,是农村的能人。

可有人就纳闷了,这总管忙前忙后,还没啥报酬,为啥还有人抢着干呢?今天咱就唠唠这其中的一些门道。

先说说报酬这事儿。在我老家,前阵子邻居家办白事,从老人家一咽气,总管就被主家邀请来帮忙了。

这个总管,也是村里的老人了,他说话非常有分量,遇到谁家里办喜事,尤其是白喜事,都会邀请他去帮忙。

从安排报丧、布置灵堂、准备酒席食材,到出殡那天指挥各项流程,里里外外忙了好几天。


结束后,主家就送了一条烟、一些酒水表示感谢。这就是如今农村红白喜事上总管的“报酬”,真算不上啥钱。

以前村里办喜事也是,总管忙得脚不沾地,最后就吃几顿饭,拿点烟酒表示感谢。

所以说,农村红白喜事的总管,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辛苦又费神,一忙就是好几天,而且还要耽误自家的一些事情。总之,这总管虽然负责的事情多,可基本没啥经济报酬的。

既然没报酬,为啥还有人争着当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威望。在农村,威望可是很重要的东西。能当上总管,说明这人在村里口碑好、办事能力强,大家信得过。

比如我们村的李大爷,他当了几十年总管。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请他出面。


他在村里说话那是很有分量的,走哪儿都有人尊敬,见面就热情打招呼。这威望带来的满足感,可不是钱能衡量的。

第二个原因是人情。

农村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当总管虽然没报酬,但积累了人情。自己家以后有事儿,别人也会来帮忙。

而且在帮忙过程中,能和村里各家增进感情。像张大哥,去年给几家操办喜事,今年他家盖房子,好多人都主动来帮忙。这人情账,可比金钱珍贵多了。

再者,当总管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总管要协调各方,安排得井井有条,把喜事办得热热闹闹,白事办得庄严肃穆。事情办好了,大家都开心,自己也有成就感。


就像王婶,操办村里的喜事,把婚礼流程安排得新颖又温馨,新人和乡亲们都夸她,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就如一些老辈人常说,有不少事情是金钱衡量不了的。不能什么都用金钱这个标准,在老百姓的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

不过这也是在过去,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如今很多的农村红白喜事的总管也面临着尴尬,那就是后继无人了。

一方面,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对这些传统习俗了解越来越少。像村里的小赵,在城里上班,连基本的丧礼流程都不清楚,更别说当总管操办了。


另一方面,当总管太操心费力。一场红白喜事下来,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这份苦。

还有就是现代社会变化快,很多新的婚庆形式、丧葬理念冲击着传统习俗,老总管们的经验不太适用,年轻人又没兴趣学,导致青黄不接。

当然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快节奏的生活,大家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又要养家,又要挣钱的,如果去当总管,就又要耽误好几天,所以年轻人也不太愿意干了。

实际上别说是总管了,在过去农村讲究的是“红事不叫不到,白事不请自到”,而现在白喜事就是邀请来帮忙,有不少人也不乐意来了。


农村红白喜事总管,承载着乡村的传统和人情。虽然现在面临困境,但它在农村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接过这个重担,让这份传统延续下去,让农村的红白喜事依旧热热闹闹,充满人情味。

另外就算是年轻人不愿意干了,现在时代不同了,农村红白喜事也有一条龙服务团队了,他们专业的操作,也让人放心。

唯一的不足的地方,就是都要花钱了,这样也增加了红白喜事的成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