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骆驼是 “沙漠之舟”,一想到它们,脑子里的画面应该是他们在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沙漠中漫步,以耐旱耐饥的特性,成为沙漠商队不可或缺的伙伴。

然而,你能想象到这些看似与水 “绝缘” 的家伙,其实还是隐藏的游泳健将吗?更令人称奇的是,骆驼还曾在历史的一场关键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助力柴荣大破南唐,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游泳健将,骆驼?

初中时上物理课生物课,大家可能学面积与压强的关系可能学过,骆驼的身体结构简直是为沙漠而生,那宽大厚实的脚掌,如同自带 “沙漠专用越野轮胎”,让它们能稳稳地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因为脚掌的压强小,不至于深陷其中;高耸的驼峰,储存着大量脂肪,在水源和食物匮乏时,为它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副 “沙漠标配” 的身躯,在水中竟也能大显身手。骆驼拥有出色的浮力控制能力,其胸腔宽阔,肺部容量大,就像一个天然的 “救生圈”,能轻松漂浮在水面。

而且,它们四肢修长且有力,划水时动作协调,泳姿虽谈不上优美,却十分高效,能在水中持续游动较长距离。据一些在沙漠边缘有水源地区生活的居民讲述,骆驼下水游泳的场景并不罕见,它们甚至能游过一些不算太宽阔的河流。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柴荣的“骆驼”奇谋

时间回溯到五代十国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相比于风评很差的后梁朱温,半生英武半生荒唐的后唐李存勖,遗臭万年的儿皇帝后晋石敬瑭,后周世宗柴荣堪称五代最闪亮的星。

这位心怀壮志的君主,改革军制,发展生产,稳定内政,渴望统一天下,虽然天不假年,在位很短,但是也立下不小的文治武功,堪称为北宋打下了基本盘。

武功方面主要是打退北汉、三征南唐、伐辽尽收关南故地。其中耗时最久的要属鏖战淮南,后周攻取淮南十四州。后周军队虽士气高昂、战斗力较强,但南唐也并非弱旅(当时还不是不作为的词人皇帝李煜当家,而是他爹李璟),凭借着地理优势和坚固防线,顽强抵抗。



征伐南唐时,相较北方士兵不善水战,南唐水军是比较强劲的敌人之一。后周军队遭遇了南唐水军的顽强阻击,陷入了困境。见多识广的柴荣想到了骆驼,他下令征集了一批骆驼,并训练它们在水中作战。

后周显德五年(958 年),在柴荣第三次亲征南唐时,南唐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淮河对岸阻水设防,而濠州驻扎军队的地方是一座 “孤岛”,周围是滩涂水洼,水不深但能淹没马的鼻子,骑马无法进攻,南唐军队也因没有舟船而无法突破天堑。

柴荣率领的后周军开至濠州,他命前军将士骑骆驼强渡淮河。你想不到骆驼会游泳,南唐士兵也想不到。不像现在电视里能看《动物世界》,当时南唐士兵甚至都没见到过骆驼,远远看起来以为后周军,骑了什么长得像马的会游泳的神兽!

这些骆驼不负所望,载着士兵冲入水中,与南唐水军展开殊死搏斗。骆驼的出现让南唐水军大为震惊,他们从未见过这样奇特的 “水上部队”。骆驼凭借着强大的耐力和适应能力,在水中横冲直撞,打乱了南唐水军的阵型。

后周士兵则借着骆驼的 “掩护”,奋勇杀敌,这场战役最终以柴荣的大获全胜告终,为后周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迫使南唐主李璟割让庐、舒、蕲、黄四州,献出江北十四州求和,并去帝号称臣。

天不假年,惜哉后周世宗!

五代十国和两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的两大乱世,无数雄主试图统一中国,最可惜两位当属北周宇文邕和后周柴荣。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惜天不假年,没能完成统一。

柴荣的三十年宏志是 “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柴荣在位仅 6 年,在北伐契丹途中,突发疾病去世,年仅 39 岁。



从柴继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在推进统一大业。与当时其他军事家的建议不同,柴荣采取了独特的战略路线。

他先攻取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随后三次南征,拿下南唐的江北十四州。但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灭掉南唐时,柴荣却对南唐使者说:"划江而治就好了,我在位时,绝对不会灭你的国。"

柴荣心中真正的敌人是辽国,他的目标是收复幽云十六州。959年,柴荣率军北上伐辽,仅用42天就收复瀛、莫、易三州和瓦桥、益津、淤口三关。契丹震恐,幽州蕃部"连宵遁去"。

柴荣没能收复的燕云十六州,最终整个宋朝三百年都未能收回,如果柴荣真能有三十年寿命,恐怕也没有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什么事了,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会改观。

骆驼这一 “沙漠之舟” 的游泳技能,不仅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神奇造物惊叹不已,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也让我们看到在战争中,巧妙利用各种资源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