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科
这不只是绿城的变化,更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一件大事:今天〔2025/3/27〕上午,绿城发布公告宣布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成云先生出任绿城中国(3900.HK)董事会主席,原主席张亚东先生卸任。
三天前 〔2025/3/24〕 ,绿城停牌,预告了「有关董事辞任及董事会组成的其他潜在变更」。现在,这则吊人胃口的预告,终于有了很有分量感的答案——这个人事变化的重磅程度,配得上三天前的吊人胃口。
第一次
这是央企中交第一次向绿城派驻单一董事会主席——2014年底,中交刚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时,中交向绿城派驻的是「联席董事会主席」,跟创始人宋卫平先生共同担任「联席董事会主席」;2019年7月,宋卫平卸任之后,原中交派驻的绿城总裁张亚东辞去体制内身份,以体制外身份担任董事会主席,所以也不算是中交派驻的董事会主席。
你大概会联想到不久前深铁接管万科的故事,莫非绿城也有经营困难?当然不是,绿城不仅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且处于显著的上升通道。所以,有趣的区别在于:万科是因为做得不好,所以被接管;绿城则是因为做得太好,所以不算是接管,而是领导高度重视。
实际上,这不是突发事件。这件事情已经酝酿了至少大半年时间。只不过,中间恰好发生了深铁接管万科的故事——正因为这样,所以你难免会从绿城联想到万科,甚至误以为是万科影响了绿城。中交在按自己的节奏在铺排这些变化。现在,终于一锤定音了。
哪些影响
人事变化如此重大,重大到需要绿城停牌三天,这会给绿城带来哪些影响?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绿城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安全系数,上升到了央企级的安全系数,相当于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或招商蛇口等地产央企。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交领导直接出任绿城董事会主席,优势是绿城将获得中交更紧密的支持,在中交庞大的资源体系内获得更广泛的协同。但需要观察的是,绿城是否仍然能最大化地坚持市场机制,绿城董事会是否仍然高举绿城文化。
复盘绿城今日之成就,关键不过两点而已:第一,最大化地坚持市场机制;第二,深度发扬「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绿城文化。
今日之绿城,来之不易。论综合实力,绿城不如华润置地;论销售规模,绿城不如保利发展;论行业话语权,一年多以前还是万科第一,但现在已经悄然变成了绿城第一。行业话语权的主要来源,既包括旗舰项目的数量与声量,也包括那些高于经营诉求之上的前沿探索(着眼于整个行业之未来的探索与试错)。令绿城创始人宋卫平欣慰的是,他积年累月所创造的绿城文化,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整个房地产行业。
对于新官上任的绿城来说,最高效的企业治理方式或许是:第一,最大化地坚持市场机制;第二,高举「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绿城文化。
每个加入绿城的人,时间有先后早晚,但过往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都已经反复证明:能脱口而出「真诚善意精致完美」这八个字的人,才是真正的绿城人。
绿城的未来
刘成云是谁?绿城中国新任董事会主席刘成云先生,是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此前担任过中交旗下企业振华重工董事长——就是那个你在全世界约300座港口和码头都能看到的振华重工(ZPMC)。刘成云拥有两个不同领域的高级职称——正高级经济师与高级工程师。翻译一下,正高级相当于教授级别,高级相当于副教授级别。
在千头万绪的房地产行业,「坚持市场机制」其实无非这两点:拿对土地,做好产品。知易行难,这需要掌舵人凝聚股东共识,化解专业之外的人为因素之干扰;需要管理层日积月累的专业手感,需要「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使命感。
楼市低谷期绿城之所以依然能走出强烈的上升态势,具体到业务层面上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行政总裁郭佳峰有机会有空间在董事会的授权下起到了关键作用。拿地与产品力,是他最擅长的两个环节。所见即所得的「全维示范区」,「一年两熟」的工程效率,「做一成一」的投资纪律等等,主要由郭佳峰主导推动。郭佳峰是当年跟随宋卫平创造了绿城的创始成员,在他身上,你能感受到宋卫平的那种执着。在当前的特殊变动期,对于绿城广大员工而言,郭佳峰是绿城文化与市场机制的双重象征,「郭在锅就在」是一种隐形共识。
一个富有战略眼光与敏锐洞察力的绿城掌舵人,当然深谙这一切:最大化地坚持市场机制,高举「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绿城文化,才能把战略宏图兑现成客户与股东的获得感,绿城才能是行业话语权第一的绿城,才能是更加令人激赏的绿城。
如今的绿城早已穿越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周期,如今的绿城正怀揣着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
主编-何玲 影像总监-费嘉
编辑-卢丹婷 编导-沈奕飞 摄像-王德正
商务总监-周慧慧 总策划-王冬莺 总编辑-刘德科
点击「大国神游」它或许是你的一个宝藏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