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玲珑”。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心总是在寻觅那些能触动灵魂的瞬间,而迎曦亭的日出,无疑是一抹璀璨的华章。它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一场与天地共舞的盛大仪式,感觉让人每一次目睹,都是心灵与宇宙的深度对话。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迎曦亭,静静伫立在乾隆湖公园东侧。这座亭子,因乾隆湖公园的修建而诞生于人工垒筑的高台中央,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亭子正面,悬挂着杨剑鸣先生题写的“迎曦亭”行书匾额,杨先生的题字以王字为主基调,兼有米字的情趣再加上杨先生独特的笔法,那笔墨间流淌的自然灵动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两旁的廊柱上,陈辉先生书写的“雾破湖光滟,云腾旭日升”对联,又为亭子加持了人文文化的魅力,陈先生的书法与杨先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以董字为基调的基础上揉进篆籀笔法,增加了几分遒劲,宛如一双有力的手,轻轻拉开了日出这场大戏的帷幕。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曾几何时,我在泰山之巅,于瑟瑟寒风中等待那破晓的曙光。当第一缕光刺破黑暗,群峰被染成金黄,心中涌起的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也曾在东海之滨,听着海浪的澎湃,看朝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水天相接处的那抹壮丽,让我沉醉于浩瀚海洋与初阳的交融。然而,迎曦亭的日出,却有着别样的魅力,它宛如一首细腻的抒情诗,在岁月的深处浅吟低唱。虽说这里不是江,但谁能说白乐天当年不是从这里获得的灵感呢?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为了赴这场日升之约,我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起身,脚步匆匆却又心怀虔诚。当我踏上那通往迎曦亭的小径,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沿着蜿蜒小径,拾级而上,路旁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沉睡中做着甜美的梦。我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终于,来到了迎曦亭。此时的亭子,在夜色中宛如一位沉思的智者,默默等待着黎明的到来。我登上亭子,凭栏而立,望向东方的天际,那里还是一片漆黑,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像是夜空中的守望者,东南方向的天空里,一弯残月,发出幽淡的光,映衬在亭畔的树梢上,无意之间就会让人联想起苏轼那“缺月挂疏桐”的意境来。随着早起的鸟儿的几声鸣叫,渐渐地,天边泛起了一丝微光,如同一幅水墨画中晕染开的淡墨。那微光慢慢扩散,柔和而温暖,仿佛是黎明女神轻柔的呼吸。不一会儿,微光中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红色,如同少女羞涩的红晕。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逐渐加深,如同跳跃着燃烧的火焰,将天边的云朵迅速点。

少倾,一轮红日在水天相联处喷薄而出。金边乍现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屏住了呼吸。太阳像是一位挣脱束缚的勇士,努力地向上攀升。慢慢的,慢慢的,它形成了半圆,整个东方呈现出以橘红为主调,配以五彩斑斓的绚丽画卷。万道霞光直冲天际,仿佛是太阳伸出的金色手臂,拥抱了整个世界。此时的乾隆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的绚烂。湖面上好像被涂染一样,连日处,湖岸如血。向外延伸,逐渐变淡,由红渐变橘黄,再渐变金黄和灰白。微风拂过,湖面上波光粼粼,每一道波光中都跳跃着金色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日出的赞歌。我不禁想起范仲淹笔下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句子来。此刻,眼前的境遇便是这优美景色的现实再现和对这千古名句最生动的诠释。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太阳越升越高,从半圆逐渐变成完整的一轮,将整个东方染成橘红色,又泼洒出五彩光芒,绘成一幅绚丽画卷,万道霞光直破云天。湖面上,阳光洒下,氤氲水雾缓缓升腾,如梦如幻,仿佛踏入仙境。远处树丛里,野雉的啼叫此起彼伏,几声百灵婉转的鸣唱为这幅美景增添了灵动的生机。眼前之景,让我心中满是震撼,生活中的烦恼与疲惫瞬间消散。一场日出,虽然每天上演着,但它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让人不禁感叹它的神奇与美妙。

太阳继续上升,红色逐渐淡化,如同天边悬挂的红球。适时,恰有一只苍鹭自东面飞来,它舒展着翅膀,在霞光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那一刻,我仿佛穿越千年,与王勃一同领略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意境。这只苍鹭,就像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为即将上演的这场日出报幕。



“旭日衔青嶂,青云洗绿潭”。如此美妙的时刻,亭畔的幽深丛林也迫不及待地加入这场盛会,北侧的海棠花像是被日出的热情点燃,肆意绽放,每一朵都娇艳欲滴,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宛如灵动的粉蝶;东侧的玉兰花也不甘示弱,洁白如玉的花朵傲立枝头,与海棠花争奇斗艳,散发着淡雅的芬芳。就连平日里低调的冬青树,也在日出的映照下焕发出别样魅力,翠绿如盖的丛面上,一枝枝、一簇簇鲜红的枝丫奋力钻出,绿的纯粹,红的夺目,仿佛要与秋天的枫叶一较高下。湖边的柳丝随风摇曳,几只鹂鸟从柳丝中穿过,百转低鸣,一群白鹭排着整齐的人字队形飞过天际,这难道不是现实版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吗?

太阳缓缓上升着,金色的光芒继续洒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色上,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边。眼前的一切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面,让我沉醉其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在这一方天地,演绎出如此美妙的日出之景。

在迎曦亭观日出,不仅仅是欣赏自然美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短暂而又永恒的瞬间,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与伟大。面对这壮丽的日出,生活中的烦恼与疲惫都如过眼云烟,消散在霞光之中。我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



迎曦亭的日出,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了片刻的宁静与思考;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站在迎曦亭,等待日出的那一刻,我感觉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岁月流转,迎曦亭的日出一定会依旧日复一日地上演着。它会见证无数个黎明的到来,也会见证无数人的欢笑与忧伤。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对日出的热爱,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无论未来的日子里会遇到多少风雨,我都不会忘记迎曦亭畔那一场震撼心灵的日出,那是将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在未来的时光里,我愿与迎曦亭的日出继续相约。在每一个黎明,聆听太阳升起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脉搏,让心灵在这壮丽的景色中得到滋养与升华。因为,迎曦亭的日出,不仅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信仰,而且是一种有温度的信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临此景,有谁不会为此击掌而歌!歌曰:

(一)

迎曦亭外淡云轻,我约金乌破晓盟。

霞染波光添碧色,谁人不起故园情。

(二)

相约亭边待晓明,微光渐点夜云轻。

金芒乍现山河醉,不负今朝此处行。

(三)

乾隆湖畔候晨曦,远黛初明雾渐离。

日破苍穹冲万丈,情如晓影共长时。

(四)

亭前约守夜将阑,日破苍穹晦月残。

水际云光添锦绣,心期此境意常欢。



【作者简介】牛家强,字呈心,号望草舍主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协会理事、安徽诗词学会文艺部副部长、淮北市书协副主席、淮北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在书法篆刻领域有一定研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首届篆刻作品展览”、“甲骨文书法展”、“安徽省第一、二、三届篆刻作品展览”等数十次大小展览并获奖,2014年评为“书画界最具贡献人物”,多家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若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