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苏轼生活也很凄惨,被贬岭南惠州流放,然后又在50多岁的时候流放到海南岛。
年近花甲的文人一生坎坷,被流放到当时并未开化的地区。对一般人来讲,人生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苏轼还是凭借着自身对生活的热爱,旷达乐观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惠州他发掘了羊脊骨的吃法,在惠州他发现了荔枝的吃法,在惠州他经常游览西湖,在那里寻到了人生最初的一些能够抚慰心灵的景色。
但是在那里,他后半生最仰仗的王朝云离开了他。在那里,他经历了人世间最悲痛的生离死别。化悲痛为食欲,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个笑话,但是对当时的苏轼而言,可能唯有如此才能够活得下来。
即便如此,他人生的灾难还没有完。早已经白发苍苍,早已经对朝廷失去了威胁,但是朝廷还是不放心他,一直把他从惠州贬到了海南岛
今天从惠州到海南岛也是要坐船的,更何况在那个年代。6月11日,苏辙在岸边送别苏轼,在海上漂泊了9天之后,6月20日苏轼抵达了海南岛。
这一段经历让他五味杂陈,写下了一首诗,纪念这一段人生难得人生不平凡的岁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宋代〕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在这首诗歌当中,他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天公也不作美,都已经半夜了还在下大雨,自己还在路上走着,多少有点埋怨老天爷应该放晴,让自己的旅途更顺利一点。
后面写云忽然散了,月儿明了,也用不着谁来点缀,因为晴天碧海本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两句看上去是在写景,其实也是在写自己的人生。
苦中作乐,在现实的困苦当中,偶尔能有一点顺自己心意的,就会感到上天在眷顾自己。而后的典故,而后的典故写到自己乘船渡过大海,怀有孔子的救世之志,但是很遗憾,自己用不到,所以是空余。
最后这14个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回首自己的一生,被贬到南方九死一生,但是也不遗憾,这次远游绝对是他平生最难得的经历。
我们今天恐怕很难说出这样的诗句来,当有一段人生旅程很艰难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是苦不堪言,不堪回首。
苏轼难得的乐观,难得用这样的诗句来概括自己这坎坷的一生。60岁被流放,在人生几乎是最后的时刻,回顾自己这一辈子,还能有如此的心情舒适,当真是乐观至极。但面对政敌的迫害,他不可能毫无恨意,但是把这种恨意都融入到了自己这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当中。
千古苏轼,唯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