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军伍中的标兵尽管已经负有护饷之责,但尚不属于职业的标客。等到明末山东临清一带职业标兵出现,标兵遂流变为标客。“标客”“保标”再到“镖客”“保镖”,名称的流变暗含职业镖客的发展演变。
标客与保标:职业镖客之出现
文 | 陈宝良
以护镖为职责的职业标客,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则响马、强贼之横行,增加了商人旅途的不安全性。如北方响马横行,一直是商人旅途的心腹大患。为此,一些明代出版、供商人旅行之用的路程书,亦刻意记载响马出入之地,以提醒商人出行时格外小心,加以防范。如云:“自北京之徐州,响马时出,必须防御。”又云:“自颍州之大名府,响马贼甚恶,出没不时,难防。卫辉、彰德近有坑墙,稍可避。”还有福建产茶,茶商往来之地,盗贼出没其间。陆路抢夺,水陆扒舱,无所不有。为了求得行旅的安全,茶商不得不雇请“勤能丁役缉捕护送”。
二则尽管自明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票号”乃至相关汇兑业,但发展并不繁盛,且其分号有地域之限。故当时有些巨商外出经商,通常还是以随身携带巨资为主。旅途响马横行,再加之身携巨资,商人出于旅途安全的考虑,雇请职业标客护行,遂成一时风气。
从清代的记载来看,“镖客”原本应该作“标客”,而“保镖”则作“保标”。许指严所作《十叶野闻》中有一则《磨盾秘闻》,对其中诸称之关系及标客走镖之江湖险恶,颇有详细记载,不妨摘述如下:
有一位四川某县的知县,当官多年,积有宦囊,想带着这些积蓄回家,但又担心路上群盗纵横。迟疑未行时,正好知县的表弟曹某到了衙门。曹氏一向以拳勇著称,可以力敌百人。知县大喜,为他置酒洗尘,终席之间,夸奖曹氏,喋喋不休,最后将自己打算让他护资还家的想法,和盘托出。
衙门中的幕客蔡氏兄弟听说后,就对知县说:“令表弟的武艺,可以给我们露一手吗?”知县目指曹氏,曹氏慨然称可。当即撤去宴席,腾出中堂,曹氏手持两刀起舞,刀光闪闪,不可逼视,座客无不称异。只有蔡氏兄弟看后沉默无言。
知县问:“何如?”蔡氏兄弟说:“不敢说。”知县再三追问,才道:“因为是大人的表弟,故难言。”曹氏听后大怒,道:“你们瞧不起我,尊驾兄弟行吗?”蔡氏兄弟说:“尊驾凭借如此武艺前往,不但命且不保,更遑论囊中银子了。”曹氏还是不服,想考一下蔡氏兄弟的武艺。蔡氏兄弟对仆人道:“拿我们的兵器来!”仆人离去不久,就携带一枪、一刀、一盾回到堂上。
蔡氏兄弟接过兵器,一句“献丑了”之后,一人持枪,一人持刀、盾,互相扑击,往来跳跃,轻如飞鸟。斗到紧要关头,更是如飘风骤雨,座客无不目眩。
曹氏观后大服,道:“凭二位的武艺,为何不去做‘标客’,借此获得重酬,反而甘心寂寞,做衙门幕客?”
蔡氏兄弟道出实情,说:
“我们兄弟俩原本也是‘保标’之人。有一年在北京,有商人布标银30万两,打算让‘标行’护持至苏州。标行感到难以胜任,认为‘非蔡氏兄弟,难以护持此标’。我们家在南方,正好借此回家,就应承了此标。
出京之后,到了山东境内,天雨道泞,只得止宿在客店。一天,偶然倚楼闲望,见对面楼上一个少年,倚窗观书。
当时我们正好吸烟,少年说:‘好烟,称得上是南中奇香。’我们因为寂寞,就过去与少年攀谈,带去一包烟赠给他。问少年姓名,不答,只是问:‘你们行将何往?’告知以后,少年忽然摇头道:‘如今绿林豪客甚多,前行大为不易。’正谈论间,楼下有一人路过,虬髯绕颊,肩上挂着铜钱十数贯,忽然失足颠仆,童稚环睹而笑,虬髯之人徐徐而起,将钱整理好,仍旧肩挂而去。少年目送其人,不移稍瞬。
我们问:‘此不过行路之人,为何久久注视?’
少年笑道:‘你们不知绿林暗号吗?虬髯,就是盗的意思。跌非真跌,不过是在阶下做一暗号,他的同党路过此地,就知道标银在店中,以便认明会集,下手行劫。你们身为标客,难道不知道此等关目吗?’
听罢此言,我们惶悚而退。过一日天霁,次晨将行,少年携酒一壶,熟鸡一只,直据上座,取鸡、酒且酌且啖,大言道:‘我来看你们的武艺,何不演示一下?’我们兄弟就取来矛、盾,使出平生武艺,尽情表演。
少年观后道:‘命可保住了,但标银还是难保。’我们就问:‘怎么办?’少年答道:‘此亦天缘,我当送你们一行。前去路上,一切听从我言。’我们就应诺他,与他偕同前行。开始走了数程,少年都说‘无妨’。安睡不惊。一日,少年对我们说:‘明日宜早住客店,而且应住某店有楼的房间,只能住我们这些人,务必不留宿外客。’一切按照少年吩咐行事。
到了晚上,少年让把橐中之银尽数移置楼中,与我们相约道:‘你们兄弟俩各携器械守护前、后门,楼上我一人独挡,另外再让一个仆人跟随我。你们听到有声音响动,切勿妄动,我让你们来才过来。’这一天晚上,我兄弟俩守在前、后门,一直未见强盗前来,只是听见院中有刀杖之声。少年不呼,我们也不敢进去。天色更晚,少年才招呼道:‘所幸无事了,我已斩杀强盗十数人,强盗已经退却。’我等正感错愕,少年就将我们拉到后院中,只见地上血迹淋淋,满地皆是。我们就问所杀强盗在何处。
少年道:‘已移掷到20里外了。你们前途珍重,更无他虞,我亦将从此离去。在离去之前,有一言奉赠,你们此后不要再保标了。’言毕,飘然而去。我们就召来楼上仆人,询问其所见。仆人老实讲了事情的经过。初无动静,少年只是对灯默坐。近三鼓时,屋瓦嘎嘎作响,少年已然不见,随即听到后院有刀杖之声。不久,少年又回到座上。如此者数次。
忽一人闯了进来,立在灯前,绕颊虬髯如刺猬一般,忽与少年一同不见。少年不久又回到座上。听到楼下大声说:‘究竟楼上是何人?’少年应声答:‘我就是九郎。’楼下人啧啧太息道:‘何不早言,徒伤弟兄无数。’随后寂然无声,最终还是不知少年究竟为何许人。我等自此以后,不再敢做保标。如今凭君微末技艺,尚不如我们,可挟重资远行吗?”
曹氏听后大汗淋漓,唯唯而退。
关于这则记载,点校者怀疑“标”当作“镖”。此乃不知“保镖”一词起源所致。其实,从源头而言,因保镖起源于明代的“标兵”以及贩卖“标布”的“标客”,故后世所流行的“镖客”“保镖”诸称,实当源于“标客”“保标”。
在明代史料记载中,尽管尚有个别史例称“标客”为“镖客”,然大多还是以“镖”作“标”。入清以后,“标”“镖”二字,逐渐混用,不再有别。替人护卫保镖之人,清代史籍多称“标客”,或称“保标”。这方面的记载甚多。以“标客”为例,下面几个例子已足以为证。
一为山东胶东有“标客”孙良,技勇绝伦。他生有一女,其女完全传承了父亲的武艺。当时因为道路堵塞,孙氏就闲居授徒。四乡大姓之家,担忧受到强贼的抢劫,争相聘请孙氏替自己看家护院。孙氏无不应承,于是将自己的徒弟分为十余部,各遣一队,“以护大姓”。
二为清末上海的洋行,大多自置船只,前往东西两洋贸易,每船必聘请“标客”,“以御盗贼”。每当洋船开行之时,就招优演剧,“大宴标客”,标客甚至可以位列“首座”,以示尊崇之意。
三为在川、陕交界之处,设有铁厂、纸厂、木厂、木耳厂,为了提防“啯匪”劫夺,往往聘有“标客”,均为一可当十的壮士。以“保标”为例,清代史料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如广东潮州嘉应人一向贩卖烟土,来往于浔州、梧州及湖南边界。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沿途不免会受到土豪、地棍的借名抢夺,乃至节节阻滞。所以贩卖烟土之人,即使结合成千百人之帮,犹不免遭致劫夺,失货丧资。无奈之下,只好邀请接帮、送帮之人,“重其酬谢”,称之为“保标”。
关于保标之称,亦可举下面几例为证。
一为标客金氏,为浙江嘉兴人。此人幼年习武,能运气敌金刀。壮年时,就外出“保标”,江湖上赫赫有名,盗贼闻风而惧。等到老年,有了一些积蓄,就不再外出保标,而是在江南的清河开设了一家船行,悠然自得。
二为有一位常正吾,不知其家乡何处,只是率领其两个儿子,凭借锻铁之艺居住在山东即墨。常氏擅长射箭,有时亦替旅客护送装资,称为“保标”。
三为有一位武林人金三先生,擅长拳术,“以保标至山西”。
四为琼州人武良,父亲曾为“标客”,凭借拳勇著称。
当武良幼年之时,其父就用药炼其筋骨,使其肤坚如铁。武良母亲早亡,其父每次外出,必将他带上。有一年,武良曾随其父替某一商人“保标”至太原,中途其父生病。在路过济南时,突然跳出数十名强盗,拦路抢劫。武良父亲因病不堪任战,被盗贼伤了眼睛。武良大怒,操刃一跃,距地七八丈,出盗不意,急速而下,挥刀砍盗贼之颅,致其脑裂而毙,群盗受惊,四散逃窜。其父负伤甚重,不久伤发而亡。武良保护商资抵达山西后,才扶榇返回琼州。鉴于父亲之死,武良才抛弃故业,深自潜晦,以小小的负贩作为谋生的手段。
当然,清代史料多有“镖客”“镖师”“镖者”“保镖”之称。相关的例子亦很多,不妨试举几例如下。一为徽州人汪某,以武勇著称,有一个大商人,延聘他为“镖客”,使其“卫之入陕”。二为同治八、九年之间(1869—1870),山东大饥,寇盗横行,胶州以东无一安乐之土。当时胶东有一“镖客”倪孝,擅长武艺,胶东富人“争以重金为聘,以备非常”。三为雍正年间,年羹尧帐下有很多“材官”。自年羹尧败后,这些材官散之四方,往往走江湖,成为“镖者”“镖客”,“为商旅护行”。四为乾隆、嘉庆之际,到北京做官或至北方经商者,最为担心的就是北方强贼横行。当时有一位在京做官的四川人,想将做官攒下的数十万两银子运回家乡四川,于是就前往“镖师行”,打算延聘镖师押镖。当时行中镖师均已押镖外出,只留下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行主让她应召押镖。这是镖师行中有女镖师的典型例子。
镖客的成员组成,当然均为精于武艺之人。然在这些擅长武艺之人中,有两类人容易成为职业镖客:
一是职业武术之士,凭借自己的武艺替人保镖;
二是从标兵转而为保镖者,因为原先已有护卫幕府的经历,改为职业镖客亦可谓轻车熟路。
除此之外,尚有以下两类人,也容易成为临时性的镖客。
一为绿林强贼、响马,其中一些人改邪归正之后,就凭借过去在绿林道义上的朋友关系,改为替人保镖。即使如此,保镖终究是临时性的职业,且正规的镖局,亦多排斥这些身家不清之人。
二为习学武举之人,因一时命运乖蹇,亦有改业护镖之举。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代河南人陆葆德。此人曾中过武举,因入京与一位宗室比试武艺,失手将宗室打死,抵罪入狱。遇到大赦之后,就成为职业镖客。后在护镖途中,结识了一位劫盗头目,成为此头目的乘龙快婿。又兼陆氏原本能文,改而参加文科举,得以高中进士,入庶常馆,散馆后出任四川某县知县。镖客中有如此复杂经历者,堪称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