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特朗普是对的?
3月18日,美国《国会山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主题是给特朗普唱赞歌。
文章核心观点认为:“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是对的,泽连斯基对美援的天真幻想导致灾难”。
文章少有地分析了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认为西方公众长期被虚假信息所误导。比如2014年乌东冲突实际上是由乌克兰激进右翼分子挑起,而非俄罗斯无端挑衅。还有,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违背明斯克协议,寻求加入北约激化了与俄罗斯的矛盾,才最终导致2022年的大规模冲突。
侧面佐证普京去纳粹化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文章顺便甩锅老拜登,认为是这老头画的大饼加深了泽连斯基的误判,导致冲突一再升级,且一拖再拖,拖死了几十万精壮青年。
此文估计会让国内那些挺乌者破防,可这就是政治
毫无疑问,文章是在替美国接下来的俄乌政策,以及特、普“秀恩爱”做铺垫。
选民们注意了啊,俄罗斯并不像有些媒体宣传的那么坏,普京也没那么邪恶,纯粹是乌克兰右翼自己作死啊,我们都被骗了,我们和俄罗斯还是有可能得。那些无良媒体已经被无比正确的总统先生关停了。懂王再赢一局。
当然,要说这把狗粮是硬塞,却也不对。俄罗斯在美国是有拥护者的,尤其在特朗普的基本盘——白人男性群体、保守派,既所谓的“MAGA”党那里
你以为特朗普对俄罗斯有好感真像某些人所说,是有把柄被俄罗斯特工掌握?扯淡。
特朗普的竞争对手是白痴吗?
回答我!
但凡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掌控美国情报部门的民主党不早把老头摁死?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特朗普的基本盘,或者说美国的保守势力喜欢俄罗斯,甚至骨子里还挺认可俄罗斯。
这是俄罗斯长期经营的结果。
02焦虑的美国保守派
欧洲现在是什么鬼样子?多数中国人对欧洲的印象还停留在古罗马留下的建筑,中世纪留下来的习俗,文艺复兴时期留下来的珍贵油画上。可现实的欧洲是,天主教教皇是个来自南美洲的阿根廷人,教宗开口闭口谈的是“博爱”。
上次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的群魔乱舞让全世界基督教徒眩晕。
今天,欧洲主流电视平台上,留着胡子穿着裙子的歌手可以拿到冠军;
几个身材肥胖的黑人女歌手,可以代表一个欧洲国家出战;穿着丁字裤、露出完整臀部的舞男,可以在电视直播黄金时段跟歌手一起扭动肉体。
这就是现在的欧洲。
欧洲已经完全被女拳、少数族裔、同性恋、双性恋、变性恋群体等激进分子所劫持。
再看看美国,美国何尝又不是?
民主党领导的美国把性别搞成了97种。为了选票,无休止放任非法移民冲击美国社会。传统基督教价值观被踩得稀碎。
看看最近上映的《白雪公主》就明白了。这是啥审美?还有正常人吗?
人类的审美源于本能,人类大脑对符合原始审美的图像会产生多巴胺依赖,帮助人类做出选择,无法自我欺骗。
你非要灌输,上面这个白雪公主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或许因为政治正确,魔镜含泪承认,但骗不了人的本能。
有人开玩笑说,你想知道美国人的审美是否正常,去看看他们的成人网站就知道了。
正常人并没有消失,只不过被民主党宣传的政治正确压制了。
这一切当然会被有心者利用。
2023年,TikTok上一条东欧模特的舞蹈视频获得2.3亿次播放,评论区充斥着“这才是真正的欧洲”“西方已经被污染了”的感叹;
Instagram上,一名俄罗斯网红的日常晒图被贴上#TraditionalBeauty标签,吸引数十万美国保守派男性追随;
Telegram频道中,一组对比图悄然流传——左图是西欧街头裹头巾的移民女性,右图是圣彼得堡教堂前微笑的金发少女,配文:“谁在守护我们的文明?”
这些看似无关的碎片,其实隐藏着特定的认知引导:欧美已经腐朽堕落,俄罗斯才是西方价值观的正统。
2月中,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这样批评欧洲:“欧洲正在偏离它最核心的价值观,一种它曾经跟美国共同拥有的价值观。”而他的观点一点都不新鲜,早已在保守派中风靡已久。
背后没有没有俄罗斯的推波助澜?这个不好说,没有直接证据。
但不可否认,俄罗斯一直试图打造“白人文明的最后碉堡”这一人设。
这一切从对外输出金发碧眼的东欧美女开始。
03美女改变认知
1990年代,东欧模特经纪公司如Lena Models(基辅)和Red Stars(莫斯科)迅速崛起,向西方奢侈品牌输送大量金发碧眼模特。
逻辑也很简单,东欧美女多,而且价格便宜。东欧女性平均身高175cm(比西欧高3cm),时薪仅为巴黎同行的1/5。这种“美丽倾销”本是时尚全球化产业链的一环,却在2014年后被赋予新使命。
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文化部启动“软实力2020”计划,其中明确提到“通过文化符号重塑国家形象”。
模特经纪公司开始接到神秘订单:要求签约模特在社交媒体发布生活内容时,必须包含东正教堂、传统家庭场景或对抗LGBTQ游行的画面。一家基辅中介透露:“有些客户会指定文案,比如‘在俄罗斯,孩子还能叫父母爸爸和妈妈’。”
美女对网友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算法玩法下,更是强者恒强。
剑桥分析公司前数据科学家克里丝汀指出:“金发女性的图像在神经网络识别中被标记为‘高吸引力’,平台算法会优先推送。”
打开西方社交媒体平台,几乎每个角落都充斥着金发碧眼的东欧美女,就问你服不服?
众多美女大概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头部网红(如粉丝超百万的选美冠军)发布“去政治化”生活内容;
第二层:中型账号(粉丝10-50万)进行意识形态解读,例如评论“看看俄罗斯多纯净”;
第三层:机器人账号批量转发至欧美保守社群,并关联#WhiteCivilization、#SaveOurCulture等标签。
举个例子,圣彼得堡网红安娜斯塔西娅的账号堪称模板:晨祷、烤传统蜂蜜蛋糕、三个孩子在雪地嬉戏。
其视频《我22岁结婚,现在很幸福》,显然冲着保守派的软肋来的。
果然,这条视频爆火,获得270万点赞,评论区高频词包括“这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西方女权毁了家庭”。讲实话,如果我看到了,我也会给她点个赞。美女能有什么坏心思?22岁结婚,顾家、爱娃,谁不喜欢?
不过有个数据你结合起来看就有意思了。斯坦福大学网络观测站发现,东欧美女账号的粉丝中,68%曾搜索过“白人出生率下降”“基督教受迫害”等内容。
2022年,Instagram上粉丝超50万的东欧女性账号中,32%曾发布过反移民、反多元文化或亲俄传统价值观内容;这些账号的互动量比普通网红高出47%,且40%的粉丝位于美国南部州。
毫无疑问,算法将东欧女性的形象与美国保守派的焦虑精准对接,形成“解决方案”的心理暗示。
有意思吧?
金发美女只是媒介,歌颂基督教传统价值观,唤起欧美保守派人口置换焦虑才是关键。
再看看俄官方做了啥?
俄罗斯官方媒体RT(今日俄罗斯)常引用联合国数据:“到2050年,欧洲30%人口将有移民背景。”
就戳你的痛处,保守派你慌不慌?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不是阴谋,这就是阳谋。
因为俄罗斯本就是一个保守国家。尽管俄罗斯民族成分复杂,有23%的人来自穆斯林地区,但并不妨碍它大力宣传“东正教”文化,打造“白人基督教堡垒”人设。
普京于世纪之交掌权,上台后逐步扭转了苏联解体后的自由化浪潮,回归俄罗斯传统价值观。
苏联时期消失的宗教,尤其是东正教,重新回到社会的主舞台。
普京认为,教会可以将俄罗斯人拉回基督教根源和精神价值观。其在2019年指出,俄罗斯每天都修建三座东正教教堂。还一度喊出,俄罗斯要“捍卫数千年来构筑了各国文明之宗教和道德根基的传统价值”。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英美才会搞颜色革命,大家别忘了,颜色革命的祖宗可是苏联,作为她最主要的继承者,俄罗斯的软刀子也不容忽视。工人老大哥那套被西方防住了,那正统的基督教价值观西方能守得住吗?
我不信教,无法体会俄罗斯那一套对西方的冲击力。但显然,特朗普的回归,并迅速扭转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说明,金发碧眼的东欧美女背后那套传统基督教理论,已经扭转了俄罗斯在美国的民意基础。
04尾声
今天在美国保守派人士眼中,俄罗斯非但不是美国的宿敌,而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国度。
一个肉眼可见的现象,是美国右翼男性群体普遍开始留那种东斯拉夫胡子。
从副总统万斯到一众右翼男播客,乃至特朗普的几个儿子,美国右翼白人男性的审美观,开始跟崇尚男性阳刚气质的俄罗斯走近。
讲这些当然不是为了猎奇。
只是想提醒大家,永远不要小看审美定义。这不是单纯的审美潮流,而是一场重新定义“我们是谁”的认知战争。
想想毒教材,想想眯眯眼。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发源地,如果不去定义东方美,东方将彻底失去“我们是谁”的讨论资格。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从俄罗斯成功对外输出传统审美,传统宗教价值观的经验看来,真正打动人心的事物,永远最具穿透力。
当然,能不能做到,还要靠政府和从业者的共同的努力。
全文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