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本文系读者投稿,作者为文旅观察人士。文中表述为个人看法,不代表平台观点。
最近带娃逛长安云,过程体验就不多赘述了,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分享帖。
借镐京笔记平台,我想换个角度谈几点感受:
A、一般的公共文化场馆是“先建后营”,听说长安云反其道行之,用市场化运营思维倒推投资、设计、布展等前期环节,尤其借助大量硬科技元素的奇趣表达,创新供给刺激需求,再通过售票、租赁、研学等方式形成运营闭环。所以一家三口逛一圈消费数百元,性价比还不错。
B、全国各地每年投入巨量财政资金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长安云作为城市级“科技+规划”功能馆,探索“公益性+市场化”的“以馆养馆”模式,不止为西安市节省财政资金,于西部地区而言,也是一种文化场馆运营的创新性探索。
C、有意思的是,把财政支持项目硬生生做成市场化支撑这事儿,据说是西影团队做的,还不是传统的文旅公司。如此“吃螃蟹”,西安和西影,一个开放创新,一个勇于破局,的确值得点赞!
01
驱车行至西安灞河畔,长安云,如一片璀璨星云浮于水岸之上。
时值周末,购票的市民游客排起了长队。成人票价60元,学生票价38元。此前有媒体报道,春节期间,长安云整体累计接待市民游客20万人次——报道数据与眼前景象两相印证,看来运营状态还是不错的。
和传统场馆规划不同,长安云是个多功能布局的集合体。
按照官方介绍,其以南馆西安科技馆与北馆西安城市规划馆为核心,集秦岭生态自然馆、西安市气象科技科普馆、陶瓷(艺)馆、综合配套服务区、城市艺术中心等“五馆一区一中心”于一体。
步入科技馆中庭,一座近30米高的莫比乌斯环映入眼帘,寓意“永无止境”,几只机械仿生鱼悬浮上方,恍如科幻世界,将游客特别是孩子们的兴趣瞬间提了起来。试想,如果迎面是个具象雕塑或司空见惯的概念,恐怕很难有如此效果。
莫比乌斯环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真正值回票价的,还是馆内的一系列常设展厅,诸如《科学探究》《生命健康》《科学童梦园》《身边的发明》《硬核力量》《逐梦空天》《创梦工场》等,以及一系列特效影院、趣味临战、环廊展区及特色秀场、科教空间……
更多体验项目这里不作赘述,其实更想说的是:
“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这是国家领导人来陕考察时的指示。那么,陕西的资源禀赋是什么?首推科技与文化,而且两者有很大的融合发展空间。长安云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且可以说是截至目前陕西较为成功的“科技+文化”项目之一。既展示了陕西的科技成果,增强了科技自信,又满足市民科技趣玩的体验需求,让陕西孩子赢在科技时代的起跑线上——这种立足禀赋、立意高远的项目,注定要比传统场馆运营更具生命力。
02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云总建筑面积16.12万平方米,是西安市重点民生项目与文化地标,由浐灞国际港投资,市规划局、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气象局等联合打造,西影文旅负责创意策划、设计布展、项目运营等全过程管理。
所谓全过程管理,涵盖项目或服务的各个阶段,强调对整个过程进行综合、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性能提升、效率改进、成本降低等综合目标。其核心理念是将项目、流程或服务的各个环节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整体,通过全方位的规划、实施和监控,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在地产、制造、软件等行业,全过程管理较为广泛。
具体到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中的应用,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近年来渐有探索,长安云则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提供了生动案例。
业内朋友介绍,如果按照国内传统经验,长安云这样的体量和标准,从规划到开业需要3年左右,但实际只用了10个月。
效率提升是一方面,全过程管理的另一优势在于降低成本。
当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场馆仍在遵循“先建后营”的线性逻辑时,长安云已采取逆向工程,从市场运营端反推设计、装修、布展等工作。
接近西影文旅团队的上述朋友透露,科技馆中庭最早的雕塑方案是一枚火箭,毕竟西安航空航天资源优势首屈一指。项目团队反复论证后认为,火箭虽能代表西安科技形象,但概念和造型早已司空见惯,从点燃孩子科技兴趣和展示整个人类科技文明的角度出发,莫比乌斯环显然更具吸引力。
再比如,这种涉及多馆区、多主体单位的项目,过去往往是各自设立工作区域。在全过程管理模式下,由市场运营机构统筹协调,各单位共享多功能厅、会议室等空间,形成有效的空间节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把钱花在刀刃上。
03
坦白讲,当听到运营长安云的是西影团队时,还是比较意外的。
早些年里,这家老牌省属国企在电影行业搅弄风云,拍了很多经典作品,引领一时风骚,也奠定了江湖地位。尽管后来西影集团发展稍显没落,但在很长时期里,它留给公众的印象还是一家电影公司。
但仔细想想,又不意外。
综合媒体报道,这两年的西影创新动作不断:发布“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挂牌“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老工业基地“焕新”共建“风雷年代影视基地”……
感觉就在我们不曾关注的这些年,西影发生了很大变化。
言归正传,说回文化场馆运营。
今年开年,长安云在内的8个民生重点项目集中开业,一时间舆论讨论也比较多,长安云的相关词条上,很多都在讨论所谓“公益性+市场化”的思路上。
截至2024年6月,西安已建成公共文化设施299个、在建35个。这些文化设施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业单位管理运营模式,主要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民族文化馆、国有博物馆等,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保障,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另一类是社会化管理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剧院剧场、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
放眼全国层面,公共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运营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长安云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运营文化场馆多年的一位好友评价。
(图片来源:读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