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发现,市区娄东大街、翠微大道、汤家桥路、文昌南路等多条路段出现疑似摩托车不限行的标识,事实究竟如何?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市民:
市区多条道路摩托车解禁?
近日,市民王先生驾车途经瓯海大道辅路,意外发现一处特殊交通标识。该标识由白底黑字构成,核心图案为骑摩托车的人形剪影,其上方覆盖着黑色圆形加斜杠,在整个标识的最外围,五条黑色斜线贯穿整个标识,下方则清晰标注着“区域”字样及“7:00-22:00”的时间标牌。
这一新型标识让王先生颇感疑惑:“初看时以为是常规的摩托车禁行标识,但细看发现异样,常规的禁行标识应为红色圆圈配斜杠,而此处外部却多出五条黑色斜线。”
凭借过往驾驶经验,王先生联想到在高速公路上曾见过的特殊限速标识:“限速80km/h的标识上方也带有类似的‘五条杠’,那表示解除限速,允许超速。由此推测,眼前这五条斜线很可能也是‘解除限制’的意思。”
王先生将他的猜测发到网络平台,引发网友尤其是摩托车车主的热议。有网友觉得该交通标识看起来是解除部分时段禁行,“很多摩友群里都在传,市区很多路段新增这种标识,可能要对摩托车‘放宽政策’了。”网友石龙说。
还有网友对下方的“时间限制”产生疑惑:“如果这个标志的意思是解除摩托车限制,到底7:00-22:00的时间段能不能通行?其余时间摩托车还能开吗?”
记者走访:
一侧车道另有“禁行”标识
昨天下午,记者经瓯海大道进入文昌路,在交叉路口见到该标识,然而,当记者继续观察道路另一侧时,却发现截然不同的标识设置:在道路对向车道,一块红色圆圈加斜杠的摩托车禁行标识赫然在目,其下方同样标注着“7:00-22:00”的时间限制。
经仔细比对,记者发现两个标识均有同样的时间显示,但“解禁”标识有五条斜线,圆圈斜杠为黑色,“禁行”标识没有五条斜线,圆圈斜杠为醒目的红色。
一条路上两种标识,“红圈圈”和“黑圈圈”令摩托车车主周子耀“懵圈”了。周子耀称自己开摩托车三年了,由于市区大范围禁止摩托车通行,实际骑行的次数屈指可数。本月初,他发现文昌路一带挂上摩托车可以通行的牌子,本以为可以畅行无阻,没想到另一侧就有禁止指示牌。
记者发现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沿 着娄东大街自南向北行驶,注意到多个路段均设置黑色基调的“解禁”标识组合,这些标识延续白底黑字的风格,外围配以五条斜线,但并未标注时间限制。
然而,当记者调转车头自北向南行驶时,又发现不少红色“禁行”标识,同样没有时间限制。
记者就该问题向交管部门询问,截至发稿日未获得回复。有业内人士透露,两类标识实为禁行区边界提示,这些标识设置在摩托车禁行区的边缘地带,“禁行标志”指向摩托车禁行区内部,提示驾驶人即将进入禁摩区域,“解禁”标识指向开放区域,允许摩托车通行。“这种成对出现的标识组合,本质上是在道路空间划定摩托车禁行与放行的分界线,至于为何有的区域标识有时间限制,则视该区域摩托车禁行时间而定。”这名业内人士表示。
部门回应:
摩托车“禁行令”长期执行
对于市区摩托车是禁是放,一直以来备受市民关注。去年5月21日,有市民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建议解除摩托车禁行。市交管局秩序大队回应称,摩托车“禁行令”长期执行。2011年4月起,市区为整治“四小车”乱象,实施限摩政策:主城区全天禁摩,龙湾区域7时-22时限外牌。
该政策与杭州、宁波等省内城市及全国近200个限摩城市一致,允许县市及景区通行。数据显示,市区摩托车事故率显著低于未限摩地区,有效保障安全。摩托车飙车、炸街现象难治,若取消限摩恐乱象返潮,影响城市形象。
该部门还在去年4月4日的给网友回复中,强调了市区禁摩的范围:一、主城区北以瓯江为界,东至三垟大道、上江路、蒲中路、会展路、香源路,西至娄东大街、翠微大道、双南线、泰力路,南至瓯海大道(不含三垟大道、上江路、蒲中路、翠微大道、双南线、泰力路、瓯海大道)环线范围内的道路及瓯江路(香源路-龙腾路)、七都大桥,全天24小时。
二、龙湾行政区域内(不包含原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天7时-22时,禁止非市区牌照的摩托车(执法、抢险、邮政车辆除外)通行。
来源:温州晚报
爆料加微信 :kkwz0577 、WZSK1112
爆料加微 : wzs112 务合作: mocheng0577
更多新鲜资讯,关注鲜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