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包含中国在内的开罗会议在埃及开罗召开,期间,美国总统一直提议将越南还给中国,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由此,越南不仅再也没有机会回归,还遗留下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十分疑惑,难道越南历史中曾是我国领土吗?罗斯福这样说又是出于什么原因?



1、出人意料的拒绝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国际上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轴心国,一方则是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的同盟国。

美国以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重点肯定是在西方和欧洲地区,那么中国就成为了东亚地区抵抗日本的主力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日战争。



最后的结果我们如今都已知晓,作为同盟国的各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殊不知,战争的胜利并不是一时之间就形成的,而是早有表现。

在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为了顺应国际局势的发展和对日本的反攻,中英美三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了开罗会议,主要是商议反攻日本以及战后的问题。



而当时,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蒋介石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其遗留下来的问题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解决。

在开罗会议召开期间,除了对既定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商议之外,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提出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提议——将琉球和越南还给中国。



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还回来自然是应该的,但越南竟然也曾是中国的领土吗?

这样的历史事实实在让人震惊,但殊不知,更让人震惊还在后面。面对罗斯福的提议,蒋介石竟然果断的拒绝了!那么,蒋介石究竟为什么拒绝呢?越南曾经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2、越南的前世今生

在如今的世界版图中,越南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的,很少有人去追寻他的过往历史,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它却不止是中国的邻国也与中国有着诸多关系。

回顾过去,我们且不说作为中国众多邻国之一的越南在边境地区曾与我国发生过冲突,继而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在更早以前,他们也与我国息息相关。



中越之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时期。那时候,越南还只是被称为百越的诸多部族,是秦始皇征战到两广地区,才在那里建立了管理机构。

自那以后,越南北部的一部分就归属于我国管制。后来,秦朝天下大乱,不少人揭竿而起自立门户,逐渐将我国境内的越南领土扩大至中北部。



在那之后的许多年,越南中北部都一直归属于我国管理,即使之后曾经有过独立,但很快就被汉朝所平定,并试图在当地进行各项管理和改革措施。

当时的汉光武帝派遣马援亲自留在那里进行整治,不仅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其历史意义重大。



但由于当时越南地广人稀不好管理,马援曾经上书请求设立多个郡县分开管理,以便维持对当地的统治。

但即使如此,当地还是因为长期不一样的人文风俗和地理条件原因,一直都没能彻底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甚至在东汉末年时还出现了反叛之事。



对此,后来的统治者也想了不少的办法,但最终都收效甚微,所以也就造成了在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就在实际意义上脱离了中国的控制。

3、遗留的隐患

之后,虽然越南名义上还多多少少归属于我国,但实际上除了没有建国封号,其他和独立的国家没什么两样。



也正是因为这种表里不一的情况,致使越南在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中都多次出现反叛行为,也逐渐成为了我国的藩属国。要不是当时朝廷的镇压和其他军事行动,或许早就侵吞了不少我国领土。

所以,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基于真实的历史而有此提议,但他没想到,蒋介石竟然拒绝了,这不禁让他有一些恼怒。



蒋介石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出于国内舆论和越南的多变性考虑。在过去的历史中,越南反叛和动荡的次数数都数不清,如果蒋介石要收回,那就相当于抱回家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炸了,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不划算的。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蒋介石害怕国内对自己的议论,如果在中国即将反抗侵略战争的时候不经他国同意就收归本国所有,国内各方势力一定不会同意。



一旦引起国内反抗风潮,说不定他消极抗日,准备开始争权的事就也得露馅。所以,为了自己和国家利益,越南这个烫手山芋还是不接为好。

至于罗斯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其实还是为了本国的利益着想。在当时二战即将结束的背景下,那些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势力都要清除出去,以便美国发展远洋市场。



说白了,美国还是想走扩张这条路,需要越南和中国这条线路来成全自己的计划,同时,也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但蒋介石没有如他所愿这是罗斯福没有想到的,因此才十分恼怒。

但话又说回来,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虽然蒋介石拒绝的理由有一定的正当性,但要不是他当初的拒绝,也不会有之后越南频繁在我国边境地区发起动乱,也就没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发生。



而且,他这一拒绝就是3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实在让人心疼。要不然,如今我国的领土和发展前景或许又是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认识到了事件的双面性,但不管当时的越南是否回归,新中国都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阻拦而停止复兴和奋斗。

参考资料:
越南历史、开罗会议——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