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3日晚,也门北部萨达省的天空被爆炸的火光照亮,两次空袭接连而至。几乎在同一时刻,远处的也门首都萨那也未能幸免,爆炸声和人们的惊呼声交织在一起,伤亡情况随即传来。而这仅仅是当天空袭行动的一部分。
时间倒回到23日凌晨,荷台达省的萨利夫港和荷台达国际机场早已成为攻击目标,沉闷的爆炸声打破黎明前的宁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荷台达国际机场,这个原本繁忙的交通枢纽,在短时间内竟然遭受多达6次的袭击,机场内的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原本井然有序的航空运输也随之中断,变成一片混乱。
在茫茫大海上,“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成为这次军事行动的中心。它像一座漂浮的堡垒,搭载着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这些战机如同一群凶猛的猎鹰,不断从航母上起飞,一次又一次地扑向目标区域,执行着攻击任务。“乔治亚”号潜艇则像深海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水下,通过发射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向目标发起致命的打击。
除海上的力量,美军还从周边的多个基地调动攻击机和无人机参与到这次行动中。一共有12架战机轮番升空,这些战机引擎的轰鸣声,成为笼罩在也门上空的阴影。更令人震惊的是,30枚“战斧”导弹被全部发射,如此大规模的弹药消耗,足以让人感受到这次军事行动的强度。
美军宣称,这次空袭的主要目标是胡塞武装的一些重要设施,其中就包括存放武器弹药的仓库、负责指挥调度的指挥中心,以及用于发射导弹的平台等。
而根据一些当地居民的描述,在3月15日晚的那次空袭中,爆炸的威力如同地震一般,许多房屋在剧烈的晃动中轰然倒塌,原本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人们四处逃散,场面极度混乱。萨那机场在遭到空袭后,更是浓烟滚滚,仿佛人间炼狱,机场内的各种设施和用于飞机起降的跑道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已经完全无法正常运营。
这次空袭行动造成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死伤人数已经超过百人,而在这其中,有大量的无辜平民不幸遇难。大量的房屋被毁,无数家庭流离失所,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陷入无尽的困境,急切地需要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美军对也门的这次空袭,毫无疑问地加剧当地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局势,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军事行动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让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此次美军采取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背后的真正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这确实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对整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真诚地希望各方都能够以和平为出发点,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同时,国际社会也强烈呼吁各方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通过和平谈判等外交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和分歧,避免更多无辜生命的逝去,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进一步恶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