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本市各涉农区在依法维护农户宅基地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宅基地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积极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有效途径,涌现了一批好的做法和典型,为优化土地资源效率、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即日起,上海三农推出“‘闲置’盘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东厍村地处青浦区练塘镇西南端,村域面积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3.27亩,村内小桥流水、翠竹绕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据统计,村内宅基地数量达567宗105.284亩,有闲置农房50栋、村集体公共服务用房4栋。

近年来,东厍村借着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着力挖掘培育村庄的“造血”能力,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为支点,撬动东厍村农文旅产业发展,由产业兴旺引导乡村走上真正的振兴之路。

怎么做:跨界赋能,产业引路

社会投资主体聚焦盘活乡村资源


如何在追忆古韵中唤醒乡村活力?如何为村庄发展打开新局面?如何让乡村振兴真正赋能?


“经过前期反复洽谈沟通,我们决定与满山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由‘满山乡遇’产业方整体规划运营打造。”东厍村村支书陈迎春介绍,2023年,村委与该公司合作成立上海东厍文旅项目管理委员会,制订《练塘镇东厍村产业兴旺三年实施方案》,联合村内现有产业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野龙果业、绿亚园林等,通过整村规划运营,打造青浦首个民宿集聚度假村。

具体来说,村企合作模式是整合“村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力量,共同推进的合作开发模式:一是村民的自住宅出租,由村集体牵线作为见证方,与产业方和村民签署三方租赁合同,租金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二是村集体公共建筑租赁给产业方进行改造设计作为乡村客厅运营,租金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为促进乡村存量土地开发,提升闲置农房的整体利用效率,东厍村有效盘活资源,将村里可出租的两处面积约700平方米的集体公共服务用房和50栋村民闲置农房与社会投资主体进行合作,探索“资产出租、资本经营、项目共管、共创共赢”的村企合作模式。


据“满山乡遇”产业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宿度假村从“再生传统水乡”理念着手,涵盖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美学教育、民宿等多个主题,规划了水乡文化核心区、风情商业服务区、运动康养区、禅修主题颐养区等功能区,结合民宿点位重点提升水乡河道及转角景观节点,打造舟行、骑行、步行的乡村慢行动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宜居乡村生活。“目的是吸引对原住文化、禅茶静修、乡居康养、健康疗愈等方面感兴趣的中老年消费群体,和喜欢街巷式文化、运动轻奢、文艺研学和亲子科普等方面的青年、亲子群体,将人流引入乡村、留在乡村。”产业方工作人员说。

显成效: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并驾齐驱

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如何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和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既要保留乡村文化原生“底色”,又能充分挖掘乡村经济价值,实现共同富裕,历来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东厍村采用企业统一承租、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公服用房的方式来合作开发“满山乡遇东厍村落文化”项目,赋予“古韵东厍”以全新的文旅业态,在聚力打造新型产业模式的同时,注重一体化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并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实现了乡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自2023年项目启动以来,东厍村在盘活闲置资源上狠下功夫,将“老房子”变身乡村客厅、村史馆,承办会议接待商洽等各类活动,“民宿+”新业态蓬勃发展。运用村内较为丰富的资源特色,依托“农林场地+历史文化+生态风貌”,携手“野龙果业”“阿特麦”“青塘小院”等幸福合伙人,打造“一桥一寺一遗址”寻根溯源、野龙果业农事亲子体验、青塘小院交友团建、园区花卉展示等多样化“打卡地”功能节点。另外,还陆续引入“德国LE208西式餐饮”“食月集中式餐饮”等餐饮业态,为游客提供多样的餐饮选择,并通过开展月月主题活动吸引游客来打卡。


为了让村民共享示范村建设成果,东厍村将村内原有的19亩林地,建设成供村民和游客小憩的生态氧吧公园;规整优化了8片25亩的“小三园”,引导村民精心布局和经营好自家宅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重现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江南水乡的自然肌理。“村庄变得越来越美,我们居住在这里也更加方便、舒适了。”亲历村庄巨变的村民茅大姐由衷感慨。

2024年6月,村内主要产业之一的绿亚园林,拥有480多亩花卉种植面积,其中70余亩种植了绣球花,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绣球花销售市场并不如预想的火爆。正在花农一筹莫展之时,村委和产业方想了个好点子——举办东厍村首届绣球花节。“活动很受市民欢迎,既帮助了花农销售推广花卉,也为我们东厍村增加吸引力和赏玩趣味性,端午三天,共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东厍村驻村指导员单俞迪介绍,绣球花节的举办,不仅吸引周边以及市区游客前来赏花、踏青,还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走进东厍村,了解东厍村,助推村子花卉经济、果园经济、小市集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创收,东厍村摇身一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推广“多点开花”的网红打卡地。

乡村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此,东厍村在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联合社会投资主体发展集体经济,加大集体收益分配力度,增加农民集体红利分配,并通过党建联建、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等活动,激发村民建设热情,促进村民就业创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精准化共享化、村庄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东厍发展向精致化现代化转变。


文:许怡彬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