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档印度的采访节目,主持人随即采访一些有知识文化的素人,想看看他们到底怎么看中国和印度的,本以为可以采访到一些印吹,没想到采访到一名能够睁眼看世界的印度人,主持人都要被搞破防了。
刚开始主持人就提问这名印度小哥,问他对印度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这名小哥也是不遮遮掩掩,有话话直说。他说印度需要来一场文化的革命。
因为他们的莫迪老仙曾经喊过宏伟的口号,比如清洁、印度制造等。但是最终只沦为嘴炮,什么事情都没有改变。
既然印度喊着要变革,那听到不同的声音,对话就显得很重要。
但是你看印度的电视观点节目,或者街头的公开活动,基本都没有这类型的启发思考的环节,这样能引导变革么?
接着小哥抛出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想变成什么样的国家,印度人民缺什么,这是要优先考虑的。
接着这名小哥开始反问主持人,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汽车公司么?
主持人惊讶到,感觉这题自己不熟,功课没有做到位,不敢发声。只能无奈摇摇头。
接着小哥如数家珍,他说印度只有两家,塔塔和马恒达,算上铃木MARUTI也就三家。
然后小哥叫主持人猜猜中国有多少家?主持人盲猜了一下,回答说25家?
接着小哥说道,中国至少有100个品牌,50家车企。排名前四的市值都超过了500亿,比亚迪更是1000亿以上。
中国品牌和印度品牌的数量对比是100比3,主持人你明白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么?
100个品牌的背后就是100个工程师、设计师团队。100个车企生产研发消耗的配套设施,这意味着这些配套数量就是印度的一两百倍。
接下来小哥又开始用数据说话,他说印度有3亿家庭,汽车普及率是8%,印度9成的人买不起车,因为价格又高,选择又少。
因为印度就3家车企,如果有100家,那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言下之意就是印度这三家企业只会组装,并没有设计研发能力,而且还垄断市场,导致价格高质量差。
如果没有竞争机制,这些企业只会原地踏步薅羊毛。
这名小哥说自己曾在深圳生活过很长时间,也发过深圳电子市场的视频,展示深圳电子行业的发达程度。
主持人看到他吹捧中国,想挽回点颜面,就说道自己看了印度高层对制造业的初步指导意见。可能想表达中国行,印度也行的想法。
然后小哥略带微笑的表示,如果印度想干点什么事情,先去深圳呆3个月吧,然后在那里好好学习。
主持人一脸疑惑地问到,只有这个选择对吧?中国是独一无二么?但神情中充满了质疑和不懈。
然后小哥回答到,对的没错,全球独一无二,连灯塔国也没有这样的电子中心。
主持人拿出自己的倔强和偏见,说除了印度人,还有白人去深圳?想试图用西方人不去,就证明深圳落后的观点。
小哥说对的,很多很多白人也在深圳,采购拍视频分享等。自己几天前在深圳就看到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在那里拍玩具。这些人在深圳采购了东西之后,拿到亚马逊上面售卖。
现在中国的电商已经发展到厂家直发到客户手上,减少中间商。这让这名小哥感到这样的形式很新颖,他说这是一种变革和进步。
反观印度这边,是中间商先屯一批货,然后在发给客户赚差价。早些年我们也是如此,后来电商竞争激励,大牌大厂都纷纷自营店铺,或者请淘客带货,采取工厂直发,自己利润上去了,口碑竞争力也上去了。
这名小哥说印度这里很多中小企业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压库存,保质期,质量管控,资金周转等等。
他说改变现状需要很多时间,搞不好还会弄出一堆问题,但是值得去尝试,无论对企业或者消费者都有好处。
小哥说,如果深圳在印度,他做梦都会笑醒。
然后主持人一脸不信的冷笑。但是小哥很认真地说,自己说的是实话,不开玩笑。
他说自己一直希望印度能有个上海,印度能有个深圳,印度需要高楼大厦,那里无论是规划或者交通还有环境都很棒。北京上海深圳都是世界一流城市。
中国还有20到30个一线城市,和上面的一流城市一样的优点,只是经济体量和人口数量稍微落后一点,但是城市建设是没的说的。
然后主持人一脸不置信,说还有二三十个这样的城市?
小哥斩钉截铁说道,准确说应该超过30个。
主持人很惊讶,反问到这些二线城市比印度的一线城市还好?
小哥说自己在网上发了一张中国三线城市的照片,其实这些城市的规模已经和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一样。也就是说中国的三线拿出来,城市建设水平已经和世界著名城市一样,更别提一二线大城市。
反观印度的,三线城市和村庄一样。
中国的道路,基建,排水排污都建设得很好。但是印度呢?每一个方面走一步都十分困难,这让他想不明白。
小哥觉得他们的政客,工程师,建筑老板每个环节都想贪一点,这太令人失望了。这就好比目标定在100,但似乎印度一直徘徊在0和1之间,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年,糟糕透了。
虽然印度也在建设高速公路,搞得有点模样,里程才500公里,但是中国高速公路已经逼近20万公里。
主持人完全不敢相信听到的数字,超过10万公里?中国这是为了物流?为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小哥用主持人听得懂的东西跟他解释,他说你打开谷歌地图一看就懂。你选择北京到上海距离多远,导航看看要多久,然后再导航德里到孟买看看距离,要多久才能到达。这个完全都不用亲自去开车验证了,地图软件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主持人还是不信,可以上网看看中国的高速公路是咋样的,一看你就会明白。
小哥说自己去过哈尔滨,去过杭州,这些都不是超一线城市,但是他们都和新加坡一样的规模和现代。
主持人说,难道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天上,我们还在地下?当时中国和印度都是一样的落后贫穷,但没过多长时间,差距就拉到这么大了?我们是自下而上发展?
小哥肯定地说道,是的,中国是自上而下一心发展,最主要的是,小哥觉得印度丢了文明,丢了最核心的东西。
然后主持人开始下钩子,试图从别的地方找一些自信。他说自己认为中国人没有感情。
但是小哥回答他,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继续说道,不是这样?是有点不人道?
小哥反呛到,中国用一代人的时间消除了贫困。当印度有人饿着肚子睡觉时候,这才是不人道。印度的孩子在路上乞讨要饭,可是这由来已久的问题有谁去解决了么?小哥说自己看到小孩乞讨,有时候会给点钱,可问题是这不是一个两个小孩,根本施舍不完。让老百姓让小孩吃不上饭,印度这才是不人道。
印度现在要先解决贫困问题,然后才有资格谈人道不人道。但是小哥觉得印度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他小时候也是很穷,和大部分印度人一样,家徒四壁,家电什么的更是奢侈品,房屋漏水也是常态。但是穷归穷,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只要能干点什么事,自己都愿意干,要不然谁也救不了。
可见这名小哥也是很清醒务实的一个人。如果印度多一点小哥这样清醒的人,发展的水平一定会比现在好。
主持人说,你像扔了一个真相炸弹。别人说印度可以挑战并且打败中国,但是你去过中国,你对这样的说法怎么看?
小哥说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中国的思考方式是从文化、文明集体的角度去考虑。印度却不是从集体出发,更多是从私人利益出发。
比如在处理贫困问题上,中国的办法是增加就业,让每个人都有工作。发免费食物是没有用的,中国就不发免费食物。
这个发免费食物的想法很久之前印度就有,但是人不会满足,免费两次三次,这些人也不会满足的,有了免费的食物,谁还去工作上班?都不愿意工作了。只会滋生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人和习惯。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通过工作教育,让年轻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以此为追求不断进步,这样自己才能过上充实的生活。
中国的历史就发生过不少革命,他们的每一次革命,都推动着国家不断往前发展。
所以印度更需要的是文明的变革,或者叫革命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这个过程很可能会有人因此丢了性命。如果不从深层上对印度进行革命,从生产建设创新的角度进行变革,印度就没办法改变。
小哥说印度只有生产制造,印度才能加速,因为生产制造提供就业机会多,有了就业经济就会发展进步。这方面中国越南都比印度领先很多。
小哥认为印度的上层应该为国家变革做出牺牲,然后可能是感觉这个太难实现,他只能无奈的冷笑了一下。
主持人说到,自己曾经采访很多人,包括企业家,但他们都没有提到过你的观点。
小哥说自己可能比不上那些企业老板有名,但是只要有一个人一个观众听进去自己说的话,那就是一个进步。
以上就是这次采访的内容,大家认为这个小哥说的看法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