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赤侠
在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跟欧洲之间的关系,肉眼可见的疏远了。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特朗普政府根本没给欧洲上桌的机会,只想跟俄罗斯一起享用乌克兰。
这一做法,更加剧了双方之间的裂痕。
然而,特朗普不仅没有丝毫挽回欧洲的意思,反而对其挥舞起了关税大棒。
原本要在一旁准备看中美大战的欧洲,直接傻眼了。
此时此刻,摆在欧洲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紧紧抓住中国。
日前,从已经到华访问的意大利参议长、葡萄牙外长,到即将开启访华行程的欧盟贸易专员、法国外长和西班牙首相,中国最近迎来欧洲官员的集体访问。
昨天,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对葡萄牙外长表示,中方愿同葡方一道,推动中欧成为相互信赖、彼此成就的战略伙伴。中方支持欧洲保持“战略自主”。
作为一个西欧国家,葡萄牙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去年,葡萄牙在欧盟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
紧接着,就是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将于27日至28日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是他就任后首次访华,其首要任务就是拯救面临中美加征关税的法国白兰地。
由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行为引发贸易争端,过去四个月里法国干邑白兰地对华出口下降了60%。
如今特朗普又威胁要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法国一时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作为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与中国的关系向来特殊。近年来,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再强调“战略自主”,不愿仅跟随美国。
同样是在27日,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委员谢夫乔维奇也将抵达中国。此行同样是他上任后首次访华。
而在4月8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将访问中国,这是他两年内第三次访华。
在特朗普对欧洲盟友痛下狠手以后,饱受重创的欧洲立马对华展开外交访问,以应对美国带来的不确定性。
近来,由于美国当局政策变化且个别公民入境美国时被捕或拘留,德国、英国、丹麦、芬兰等欧洲国家相继发布公民赴美旅行安全提示,建议本国民众谨慎出行和前往美国。
一般来讲,各国政府发布旅行风险提示,主要是为了警示民众审慎评估前往战乱、极权、刑事犯罪高发或基建极度落后的国家。
可是传统盟国纷纷拉响赴美旅行警报,直接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美国“强化审查”政策的强烈不满和质疑。
随着美欧地缘政治的破裂,中欧关系开始逐步解冻。
早在今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已经展现出友好合作的姿态和建设性态度,不仅强调中国是欧洲伙伴以及多边主义的维护者,还支持欧洲在和平谈判中发挥作用,与美国特使声称欧洲不应参与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
欧洲各国也明白,只有抓住中国释放的善意,才能在特朗普掀起的风暴中降低损失。
最典型的就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对华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她表示在“地缘政治高度竞争和高度交易化的时代,欧盟应深化与北京的贸易关系并达成协议。
有望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的基民盟主席默茨,此前曾警告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风险巨大。
如今他的态度也发生转变,默茨表示,德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支持德中、欧中深化合作,愿为推动妥善解决欧中摩擦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边是张牙舞爪,居高临下的美国;一边是遇强则强,泰然自若的中国。两相对比,可谓是高下立判!
今年2月,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被任命为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将协助协调处理涉欧事务,并根据需要同欧洲国家及欧盟机构开展磋商交流等工作。
消息一经确定,欧洲瞬间舆论大哗。因为卢沙野此前因为一系列强势言论,曾在欧洲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如今任命其担任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就意味着中国对欧政策将要发生转变。因为从职务来讲,欧洲事务特别代表是外交部驻欧外交人员当中级别最高的。
如此来看,让一位欧洲不待见的中国大使,升官之后重返欧洲,很明显是中国的对欧政策出现了变化。说得再简单一点,中国不会再惯着欧洲了。
其实从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开始,我们的对欧政策就是拉拢为主。
在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战局处于被动,拜登政府又在借北约拿捏欧洲。以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我们必须要稳住欧洲,不能让其倒向美国,至少也要保持中立。
到了2025年,世界局势再次发生重大转变,有两个因素决定了我们对欧洲的态度。
一个就是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彻底摆脱被动局面,不断扩大战局优势,这就确保了我们不会跟北约正面交锋。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特朗普再度归来。这个煞星可是早就对欧洲磨刀霍霍了,此时欧洲更需要拉拢中国。
毕竟我们跟2018年首次遭遇贸易战时已经完全不同,几年过去,中国跟美国的贸易往来不降反增。
到了2025年,中国已经成为对美贸易中最赚钱的国家。中国对美出口的金额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我们的利润却是最高的。
事实胜于雄辩,不管公知们如何宣扬美国的厉害,但事实就是我们不仅敢于对抗,也已经善于对抗。
如今我们通过精准反击,让美国感受到切肤之痛,中方的反制体系愈发成熟和精准。相比于特朗普简单粗暴的对华加征关税,中方的反击可以说是全面且深入,招招击中对方要害。
在拿不下中国的时候,特朗普最好的选择就是对欧洲各国下手,如今该害怕的是欧洲。
既然如此,我们对欧洲的需求也就降低了。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我们不会再惯着欧洲了。
现在欧洲各国心里清楚,中欧之间的角色已经发生转换。再不缓和跟中国的关系,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此时此刻,终于轮到你们来求着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