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蓦然领悟生活的残酷真相:

爱会流向不缺爱的人,钱会流向不缺钱的人,好工作也只会流向不缺工作的人。

好似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到头来依旧两手空空;

无论我们如何攀爬,也无法到达别人的起点;

无论我们如何负隅顽抗,也招架不住命运的拳打脚踢。

有时候,不禁心灰意冷:难道我们注定无法逃脱命运的桎梏?

每每这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声音,指引着我往历史深处望去,直至看到欧阳修

只见,初登场的他,又穷又丑又平庸;好不容易出仕,他又接连尝遍人生三大苦,沦为落魄老头。

与同时代文人相比,欧阳修从未被命运偏爱过。

可他偏偏从不理会命运的不公,凭一己之力改变北宋文风,被曾国藩列为与孔孟并列的32位圣哲之一。

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说,即使命运不公,也能够靠这“三心”,从“草根”逆袭为“圣人”。


宋仁宗庆历三年,欧阳修凭借自己的努力做上了谏官。

从此,他便积极进言献策、针砭时弊,大力支持偶像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很快,朝堂上下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生活也日渐富足起来。

但没过多久,这次新政便因触怒权贵而失败,作为新政发起者的范仲淹也被贬邠州。

欧阳修对此十分恼怒,为声援范仲淹,他在朝堂上演了一幕“舌战群儒”的戏码。

可没想到对方辩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贴出了他的《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他们说这首诗里的“柳枝”就是欧阳修的外甥女,欧阳修就是那想要“摘取柳枝”的浪荡子。

这事本属无中生有,欧阳修自然是身正自不怕影子斜,可不想,自己的外甥女却在政敌威逼利诱下做了伪证。

如此一来,欧阳修“乱伦”罪名落实。

宋仁宗一怒之下,将其贬至滁州。


遭到这样的诬陷,若是换做旁人,大抵要垂头丧气、意志消沉许久,可他欧阳修却并未深陷其中。

也许是他觉得,应对过往,持从容心即可。

到达滁州后,欧阳修没有丝毫消沉,反而将工作和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

工作时,他事事为民筹划,为民谋福。

闲暇时,他就去游山玩水,发现新风景,结识新朋友,品尝新茶,吟诗作乐,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或许,此时的欧阳修也会想到那一日在朝堂上受到的诬陷和耻辱,但那又如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那些过去的,只需付诸一笑。

彼时的欧阳修,着眼的是“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在意的是“山水之间”的与民同乐。

很多时候,我们悲痛,我们伤心,不是因为当前生活有多难过,而是不愿放下内心的执念和过往的伤痛。

我们想要对抗,想要辩驳,想要改变现状。

殊不知,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征服,而是理解和接纳。


至和元年,历经贬谪的欧阳修终于重返汴京。

此时的他,已然“鬓须皆白,眼目昏暗”。

宋仁宗见状,心有不忍,特授他为翰林学士,主管诤谏事宜。

这位老臣再度以经纬之才,成为北宋朝廷的中流砥柱。

嘉祐二年,年逾五十岁的他升任礼部知贡举,负责掌管当年的进士科考试。

一上任,他就将改变北宋文风、为朝廷寻求贤才的任务放在了第一位。

原来,在此前,因受“太学体”影响,朝廷在选拔官员时,并不注重经世致用,只一味追求险怪奇涩,导致诸多有治世之才的贫寒学子被排挤在外。

欧阳修深感痛心。

于是,这年他力排众议选出了一批在后来都鼎鼎大名的人物:

苏轼、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三;

张载、程颢,“北宋五子”之二;

还有曾布、郑雍等九位北宋日后的宰相。

很多不善“太学体”的寒门学子也由此看到了希望。


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那些自命不凡的太学士,无法接受自己名落孙山的事实,一口咬定是欧阳修徇私枉法。

他们不仅挖出庆历年间所谓的欧阳修“盗甥案”,大肆造谣,还写了一篇《祭欧阳修文》,竞相传阅,而后又提着臭鸡蛋、瓜果蔬菜,来到尚书省门前闹事。

身处人群中心的欧阳修,稍不注意就会被砸伤。

为护他周全,其他官员调来武力镇压,却见他摆摆手,让众人退下。

接着,他便上前拿起那篇祭文,认真阅读起来。

闹事学子们也一脸警惕地盯着欧阳修。

可谁也没料到,欧阳修读完后并未发火,反而拍手称赞道:

好,写得好,文通字顺,气势磅礴,若这篇文章写在科场上,必被点中。

闹事学子们顿时噤了声,疑惑地看着欧阳修。

只见欧阳修进一步解释道:

“我所谓文,必与道俱。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你们都是国家的良才,当以手中之笔,写出心中之道。

终日雕琢于辞章韵脚,浪费的不仅是自己的才智,更是大宋的栋梁。”

闹事学子们听后心服口服,为首的刘几更是表示自己日后必定考中,而后迈着坚定步伐离去。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被欧阳修柔软化解。


清姚孟起说:“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柔非弱,刚极乃柔。”

年少时,我们满心笃定,唯有坚硬能斩断一切束缚,冲破重重阻碍。

人到中年方知,真正能赢得人心的,恰恰是善万物而不争的至柔至软 。

真正的智者,懂得以柔克刚,懂得于难解的世事中习得一颗柔软之心,过好当下。

柔软心,并非卑微示弱,而是事事留余地,物物具生机,是在权衡利弊之后的宽以待人,豁达大度。


一个人需要怎样的坚韧,才能在满心悲戚与疾病缠身中,依然为理想燃尽一生?

欧阳修用自己的一生,给出了答案。

他幼年丧父,中年两度丧妻,晚年又接连痛失七名子女,半生风雨,一世飘零。

24岁时,命运甘霖初降:贵人提携,高中进士,迎娶名门之女胥氏。

然而这份幸福太过短暂,仅仅一年妻子便病逝。

此后,欧阳修的生活也进入了绵长的黑暗期。

看着襁褓中的幼子,他悲痛不已。

漫漫长夜中,欧阳修泣血写下"痛朝霞之难恃,愿永夜之无晨",只盼长夜不逝,好与亡妻在梦中重逢。

未及而立之年,续弦杨氏再度撒手人寰。

三年间连失两位贤妻,抑郁症与风痹症一齐找上了欧阳修。

更残酷的是,他十一个子女中有七人相继夭折:八个儿子折损过半,三个女儿尽数凋零。

一颗心,不断破碎、不断被黏合,紧接着又再次破碎。

每次情绪涌上心头,欧阳修都背着人偷偷哭泣,哭完之后,又以笑容示人。


许久后,他才得以找到遗忘痛苦的方式。

妻子去世,他便用编纂《新五代史》走出阴霾。

儿子夭折,他就将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古代碑刻上,开创金石学。

女儿夭折,他便把对女儿的思念化为对人民的爱护,酿出“醉能同其乐”的仁政理想。

晚年目不能视,欧阳修便以口述的方式完成《新唐书》编修,在失明前将毕生学识铸成丰碑。

公元1060年,随着《新唐书》最终付梓,那个屡遭天妒的文人,终于以"文忠"谥号永载史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草木经秋凋零,但年轮中却永远镌刻着生长的痕迹。

当多数人困于眼前的泥泞,总有人能将伤痛沉淀为滋养理想的沃土。

他们始终坚信如今所做的一切,都会在未来得到回响。

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绝境从不在于当下的苦难,而在于向命运俯首时眼中熄灭的光芒。


欧阳修逝世八百年后,曾国藩挑选出了32位穿越华夏三千年时空的“圣哲”。

欧阳修如愿与孔、孟及偶像韩愈同框。

那个从庐陵巷陌走出的布衣书生,终是以"三心"完成了最壮阔的寒门跃迁,也让我们知道了即便不被命运眷顾,人生也同样能够逆风翻盘。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的出现让我们惊觉命运的偏心,有人衔玉而生,有人负重前行。

但那又如何?

总有人能在命运的围追堵截中破茧成蝶,在时光的千沟万壑里踏雪寻梅。

与其被过往的惊涛淹没,不如持从容之心笑看云卷云舒;

与其被当下的荆棘困住,不如修柔软之心化锋芒为绕指柔;

与其被未来的迷雾笼罩,不如以坚韧之心将坎坷踏作登云之梯。

因为参天古木必经雷电洗礼,沧海明珠必承蚌病之痛。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与命运互为刀俎的修行。

点个,愿我们都能在命运洪水猛兽般的淬炼中,锚定心舟走完这段艰难的人生旅程。

十点读书出新栏目啦!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99种人生」

每天一个人物故事,每天细品百味人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作者 | 雷小草,怀抱爱与希望,执笔走天涯。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