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在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民族舞教室内,伴随着一阵轻点地板的声音传来,民族舞学员们正舞动着身躯,在老师张灵如的带领下,练习着舞蹈的步伐和动作。


学员学习民族舞

才开几天的课程,舞蹈教室内前来学习的市民已经把民族舞跳的有模有样,“大家动作一定要伸展开,像我这样。”老师一边做着示范,一边指导学员动作,虽然大多数人都是零基础,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得很快。

为什么这么多零基础的市民来学习民族舞呢?这一切都要源于新开设的2025年乌海市海勃湾区市民文艺培训学校春季班。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办公室主任史晓宇介绍道:“这次文艺培训学校春季班如期开课,并特别推出一系列融合北疆文化特色的公益课程,除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专业课外,还添加了形意拳等非遗类和民族乐器共 20 门课程,且所有课程均面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北疆文化,提升海勃湾全民文化素养。”


学员练习电子琴

为了办好这次春季班,文化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将北疆文化巧妙地融入到课程当中。舞蹈课程上让学员亲身体验民族舞独特的舞蹈风格与文化内涵;音乐课程上引入马头琴等具有代表性的北疆音乐元素,培养学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演奏能力;美术课程上让学员以绘画等形式展现北疆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激发学员的艺术创作灵感......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更成为北疆文化传承链条上的一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员室外练习形意拳

今年,文化馆还将非遗引进课堂,把形意拳、八段锦等非遗融入教学内容,为学员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形意拳、八段锦学员董素青说:“因为自己喜欢形意拳和八段锦,一直梦想着学习,正好借着这次文化馆开设这个课程,我就赶快报名参加了这次公益课培训。而且,这次给我们上课的是专业的形意拳和八段锦老师,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保障。”

此次将北疆文化融入公益课堂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乌海市海勃湾区将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发展,进一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让更多人学习和传承北疆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时宇豪)

来源:乌海市海勃湾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