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博主爆料二道贩子卖“僵尸玉米”的视频突然在网络上刷屏。他说大家买来的玉米全是科技与狠活,不仅刷了小甜水,还存在冻了许多年的“僵尸玉米”。尽管博主没有任何证据,但“僵尸玉米”的恐怖说辞依旧迅速传开,并引发了大众的讨论。《“僵尸玉米”到底是啥?竟引全网恐慌》这可把大家吓得不轻!难道植物大战僵尸真的照进现实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咱就来把这事儿讲明白!大家都知道,(鲜食)玉米的成熟期大多在夏天,每年的7-9月才大量上市。其他时候想吃新鲜玉米,价格并不“美丽”。因为基本都是云南、海南等地区种植的玉米填补市场。而且新鲜玉米很“娇贵”,常温下放1-2天就发黄打蔫,放冰箱冷藏最多能撑3-5天,时间一长,籽粒失水,味道寡淡,口感差得就会像嚼木屑一样。所以,为了让消费者一年到头都能吃到玉米,“加工玉米” 就出现了,常见的加工玉米有“真空玉米”和“冷冻玉米”关于“真空玉米”,它的保质期一般在12-24个月。为什么能存这么久呢?因为玉米采收后,会马上进行极速锁鲜,去除花丝和脏东西,然后高温漂烫、真空灭菌、套袋后再次经过超120度的高温水浴杀菌,这时候微生物存活率几乎为0。没有微生物捣乱,玉米自然就能保存很久。“冷冻玉米”的保鲜逻辑又不一样,它靠的是急速低温锁鲜技术。同样会经过预处理和煮制,然后用-30℃速冻机急速降温,让玉米中心温度在10 小时内降到-18℃,这就像给玉米按下了“时间暂停键”,不仅能延缓玉米“衰老”并保持“年轻态”,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玉米原本的口感和营养。当然有家人会问,加工玉米相比新鲜玉米,品质是不是差很多?不会没啥营养了吧?不要太担心!其实加工玉米的营养流失远低于大家的想象。虽然在口感上没有新鲜玉米那么脆甜,但营养保存的还是挺好的。加工玉米除了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像维生素C)、抗氧化物质会略有减少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矿物质等都能较好的保留。而且真空包装还有效抑制了氧化反应,能够较好地保留脂溶性维生素(像维生素A、E和胡萝卜素),可以说,真空包装甚至比常温存放3天的新鲜玉米更“有营养”!所以,“僵尸玉米”就是营销号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编造出来的伪概念。正规的“真空玉米”和“冷冻玉米”,保鲜和美味都是通过严格的工艺实现的。科技不是“狠活”,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毫无根据的谣言,就对加工玉米产生恐惧。在食品安全领域,科技的应用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心与便利。下次再听到“僵尸玉米”,请淡定地说:别慌,这玉米能吃!
农视点述评员 | 张耀元编辑 | 胡旭编辑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