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安全成笑话?这个车型烧成骨架,万幸,5人惊险逃生!
3月23日,成都天环路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碰撞事故。一辆蔚来ES6(参数丨图片)在行驶中失控撞击护栏后冲入对向车道,与零跑C11发生剧烈碰撞。事故导致两车严重损毁:蔚来ES6车头起火并迅速蔓延至全车,零跑C11车头变形且车门把手未弹出。现场5名驾乘人员受伤,经送医救治后均无生命危险。目前,涉事驾驶员罗某某已被警方控制,初步排除酒驾、毒驾嫌疑,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该事件的爆发如同一枚舆论炸弹,迅速将蔚来、零跑推向风口浪尖。
针对蔚来ES6的起火原因,舆论出现两极猜测:
“小电瓶引燃论”:
目击者称火势从车头开始蔓延,与动力电池位置(底盘)不符;
网友推测,12V低压蓄电池(小电瓶)或因撞击破裂,电解液泄漏后遇高压线束短路火花引发燃烧;
类似案例可参考3月18日深圳极氪009撞车后起火事件,其火源亦被指向前舱电路系统。
“电池安全质疑”:
尽管蔚来强调“起火源非动力电池”,但公众对电池组在极端碰撞中的稳定性仍存忧虑;
业内人士指出,即便电池未直接起火,碰撞后高压线路短路、热管理系统失效等次生风险亦需警惕。
在此次事故中,涉事蔚来ES6的被动安全系统发挥了关键保护作用:
碰撞发生后,车辆自动解锁车门并弹开车门把手,为车内人员逃生提供通道;
安全带预紧器、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正常触发,有效减轻驾乘人员伤害;
车身结构保持完整,A柱、B柱未发生溃折,车内生存空间未受明显挤压。
上述表现充分验证了蔚来在车身刚性设计、紧急逃生机制等安全领域的工程实力。
但这一声明未能完全平息舆论——“为何高端车型仍难逃起火?”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
此次事故暴露新能源汽车安全设计的复杂挑战
“车头易燃区”难题:
电动车前舱通常集中低压电路、电机控制器等部件,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舱防火设计标准是否适配电动车?
逃生机制的现实考验:
蔚来ES6的自动解锁功能与零跑C11车门把手未弹出形成对比,但若火势蔓延速度超过逃生窗口期(通常仅数十秒),被动安全设计能否真正保命?
数据透明化争议:
网友呼吁车企公布事故车辆EDR(行车数据记录仪)信息,通过碰撞速度、电池状态等数据还原真相,而非仅依赖“文字声明”。
本次事故的蔚来ES6是品牌销量支柱车型,2018年上市至今累计交付超7.5万辆,主打“高强度铝镁合金车身”与“超五星安全评级”。然而,此次起火事件可能对其高端形象造成冲击。
对比来看,零跑C11作为售价18-23万元的性价比车型,此次车门把手未弹出问题,亦引发对其机械冗余设计的质疑。两起缺陷指向不同价位车型的共性隐患——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逻辑仍需系统性重构。
此次事故再次印证:电动车的安全不仅是电池的单点突破,更需从结构设计、电路防护到救援体系的全局优化。对蔚来、零跑等车企而言,直面质疑、公开数据、迭代技术,才是对“高端化”“性价比”标签的真正捍卫。而对于消费者,或许更应思考:当电动车的性能竞赛愈发激烈,安全是否正在沦为宣传话术中的“背景板”?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官方网站
www.51qc.com
15960183947 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