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竹子,你们不适合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这竹子,你们不适合种!”斩钉截铁地说出这句话时,曹海峰心里清楚,这一单恐怕要以失败告终了。但他语气坚定,毫无退缩之意:“我不后悔,作为技术经理人,我不仅要对老师们的成果推广负责,也要对技术需求方负责。”

曹海峰是南京林业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去年经培训成功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技术经理人认证。此后不久,就有“订单”找上了门。

“对方一直在努力寻找产业升级的机会,觉得竹产业不错,而且前期投入了不少资源,来到我们南林也是希望能够找到新技术。”曹海峰说,当他刚得到消息的时候“欢喜得不得了”,立马找到学校竹类所专家要了不少资料,准备一边梳理,一边协调供需双方时间,组织面对面交流。

可当双方现场交流时,南林专家团队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未来发展前景,结合当地偏北的地理位置,竹产业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不是对方的最佳选择。”

怎么办?作为技术经理人,曹海峰和专家们深入讨论后,决定将这一情况坦诚地告知对方,请其审慎考虑。虽然这一轮交流并没有直接促成具体项目,但南林专家的真诚、专业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方表示,后面在产业调整过程中会优先邀请南林专家提供指导性建议,通过全产业贯通的方式为当地发展寻找新路径。

“技术经理人不能以成单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发掘出高校好技术、好成果的真正产业价值。”在曹海峰看来,只有秉持这样的原则,才能在市场上建立互信,让技术转移工作走得更稳更远,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目前,曹海峰和他的团队仍然在围绕南林特色的竹产业开展推广工作,“我们依托公司下属的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通过与学校优势科研平台、学院学科深度融合,整合多家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资本,准备联合推进竹林精准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养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发展。”围绕南林的专业优势,曹海峰还陆续对接了乡村振兴、智慧林业等项目。

3月24日,南林樱花进入盛放期,曹海峰却又琢磨起海棠花的事。“有山东的客户对我们南林张往祥教授团队研究出来的海棠新品种很感兴趣,希望能引进。”这次,曹海峰特地提前调研了技术需求方,“海棠对气候适应性强,不仅能耐寒,也能耐热,非常适合在山东种植。前期我们已经对接了多次,明天就陪同对方去基地现场看看。”

曹海峰在南林工作了20多年,经历了多个岗位,尤其是在实验室管理第一线的工作磨砺让他认识到,“要想做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定要走进实验室”。因为,只有深入到科技创新第一线,技术经理人才能真正缩短科技成果与市场、金融之间的距离,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曹海峰的电脑里,今年的计划书条理清晰:要多培养几位技术经理人;要和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长期联系;要打造一个交流平台,常态化邀请产业方、金融机构和高校老师面对面交流;要再摸排校内成果,确认有无“遗珠”……

采访尾声,曹海峰逐一介绍了最新进展:“不算我自己,我们资产经营公司已经培养出4位技术经理人。上周刚和一家创投机构进行了对接,后期交流平台的方案还在打磨。专利方面,目前已经初步摸排筛选出十多项适合转化的成果。”

来源:南京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