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这个国家,说起来可真有点意思。你要问它谁帮它最多,答案肯定是中国。但你要问它对中国做了什么,恐怕很多人脑子里立马冒出来“白眼狼”三个大字。明明当年中国掏心掏肺,雪中送炭,结果越南却反手一刀,还刀刀见血。这不禁让人纳闷:中国如此扶持越南,为什么越南非但不感恩,反而翻脸无情,最后又落得个被狠狠教训、一蹶不振的下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尤其是那场战争撤军前的三道命令,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威力吗?
时间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越南正被法国、美国轮番“关照”,整得是焦头烂额。眼看着邻居快撑不住了,中国这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大哥二话不说,粮食、武器、顾问、训练,全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恨不得把自己碗里的最后一口饭都夹给越南。越南靠着这股援助的劲儿,硬是把法国赶跑,把美国打得灰头土脸,终于熬出头,独立了。
按说,这种情义,哪怕不是兄弟,也该是知遇之恩了吧?可偏偏越南新领导人黎笋上台后,剧情急转直下,翻脸比翻书还快。为啥?因为苏联在背后递了个橄榄枝。苏联那会儿正跟中国闹别扭,看中国不顺眼,急需找个听话的小弟牵制一下东方这条龙。而越南正好心怀怨气——你中国不是停止援助了吗?我正缺个靠山呢,苏联送钱送枪送合同,说只要跟中国闹点事儿,背后有人兜底。越南一合计,行啊,反正我已经脱离苦海,不如赌一把大的。
于是越南像变了个人似的,先是搞起了排华运动,几乎是把国内的华人一锅端;边境线上各种摩擦冲突不断升级,甚至还敢越界挑衅,俨然一副要跟中国死磕的架势。中国一开始忍着,毕竟看在多年交情份上,多次劝告、警告,可越南根本听不进去,反倒蹬鼻子上脸,连我国的领土都敢动手侵占。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1979年,中越边境的战火终于点燃。解放军这次出手,兵分多路,直插越南腹地,尤其是许世友、杨得志两位老将坐镇,越南不少重镇相继失守,谅山眼看就要被攻破。然而,就在此时,军委却下达了撤兵命令,说白了,我们的目标只是“教训”越南,并不打算长期陷在这场仗里。
问题来了,打到这个份儿上,真的就这么一走了之?许世友并不这么认为。光打一顿容易,可要是没打疼、没打怕,过不了多久越南又该反扑,那这一仗岂不是白打?所以撤退可以,但得留下点“后劲”,让越南吃够苦头,再无翻身之日。于是,许世友在撤军前拍板下了三条特别命令,这三条命令一出,越南几十年都缓不过气来。
第一条,沿途布雷,打造雷区。许世友很清楚,越南人小算盘打得飞快,看到中国军队撤退,肯定不死心,指不定哪天反过来偷袭。他干脆先下手为强,让部队沿着撤退路线密布地雷阵。事实也印证了他的判断——越南果然在我军撤退途中派出部队穷追不舍,妄图趁虚而入,结果人没追上,反倒被地雷炸得人仰马翻,坦克装甲车趴窝一片。越南士兵连遭重创,再也无力组织有效反扑。
第二条,把中国之前援助越南的战略物资,悉数回收。过去为了帮越南打天下,中国真是下了血本,粮食、武器、装备、工厂、设备,全都一车车、一船船往越南送,不求回报,图个两国友好。可既然你越南翻脸比翻饼快,那中国也没必要继续养着白眼狼了。许世友当机立断,所有援助的物资能收回的就收回,收不回的干脆拆毁,绝不给越南留一丝反咬的资本。
第三条,也是最狠的一条,对越南北部工业区进行重点打击。要知道,这些工业体系,包括不少基础设施,几乎都是中国当年帮他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支撑着越南的国民经济。许世友明白,削弱一个国家,光靠打仗不够,经济命脉才是关键。他命令部队在撤军前摧毁越南北方的工厂、电站、交通枢纽,直接把越南多年积攒的工业家底砸了个稀巴烂。经济瘫痪,百废待兴,越南这才真正意识到,惹怒中国,代价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沉重得多。
撤军之后,越南想东山再起,可三道命令如同三道锁链,死死缠住他们的手脚。没有工业支撑,靠苏联的援助杯水车薪;内部经济崩溃,民生凋敝不堪;军事上更是元气大伤,不敢再轻易挑衅中国。几十年来,越南始终未能恢复元气,哪怕后来局势风云变幻,他们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再对中国轻举妄动。
回头看看,许世友那三条命令,既狠且稳,表面看是撤军,实则把越南的根基掏空,留下一道永远的伤疤。你说,这世上到底是靠拳头说话,还是靠情义说话呢?越南的结局,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