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彭镜陶)3月25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局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多发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北京市将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管理和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两项专项整治工作。

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全国因焊割、烘烤等动火作业引发火灾4.1万起、死亡507人。全国共发生建筑外墙、冷库、冰雪场馆保温材料火灾3353起、死亡123人。此期间发生的14起重特大火灾事故中,有6起为动火作业引发,有7起涉及易燃可燃保温材料。此两类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引发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隐患问题在动火作业方面,突出表现为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改造、拆除等施工动火,尤其是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数量庞大且缺乏有效监管,大多雇佣流动焊工,无证作业,安全培训、风险辨识、动火审批等制度流于形式,容易“小施工”引发大事故。保温材料方面,突出表现为产品质量缺陷、使用把关不严、施工质量不高、强制性标准不健全,一些企业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少数检测机构弄虚作假,部分建设施工单位知假用假,施工人员违规作业等。

为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监管,国务院安委会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此次开展专项整治目的通过系统整治,有效解决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北京市明确了10项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限制使用、营业期间动火作业;严格涉及动火作业小型工程的备案管理;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内部审批程序;严格动火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动火作业现场管控;强化动火作业监管执法和行业指导督促;强化警示曝光和举报奖励;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

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则聚焦建筑外墙保温和冷库与室内冰雪场馆内保温两个应用领域,按照优先遏制增量,有序治理存量,建立完善标准的要求,针对生产流通产品质量、质量评价失准失真、建设施工违规违章、既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安全、溯源追责力度不够及冷库和室内冰雪场馆安全监管工作等6个方面突出问题,采取落实产品质量标准、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格事故倒查追责、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管控、常态开展检查、加大建设过程监管力度、强化使用环节协同监管及强化信用监管等17项整治措施。

两项整治的截止时间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整治时间一致,2025年开展集中整治,2026年将持续深化整治,消除重点环节的突出安全风险隐患,推动健全完善长效管理的制度标准规范。

编辑 甘浩

校对 刘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