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京华风起,洹水潮涌。3月26日,安阳市在北京成功举办2025安阳市对接京津冀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主动扩大对内开放,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借力京津冀人才优势、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引进战略投资,吸纳人才精英,为安阳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蓄势赋能。市领导袁家健、高永、刘文海、李明东、王新亭参加了活动。
会上,市委书记袁家健,省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何伟分别致辞。市委人才办作招才引智政策发布和人才岗位需求推介。林州市作智能制造产业推介;汤阴县作生物医药、食品制造产业推介;殷都区作精品钢及深加工产业推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兼首席科学家邓中翰院士,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书贵,今麦郎集团总经理和成安等嘉宾代表作了发言。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主持。
本次活动,经过精准对接和考察论证,现场签约项目80个,投资总额253亿元。签约项目类型丰富,既有经贸项目、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又有产业转移项目、投融资项目、机构合作项目和文旅项目。包括招商引资项目36个,投资总额227亿元;技术合作类项目32个,投资总额7.75亿元;产业转移类项目5个,投资总额8.5亿元;文旅项目1个,投资总额10亿元;人才合作类项目4个;机构合作项目2个。现场发布了该市500余家用人单位近14000个岗位招聘计划,其中包括102名博士后、128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需求,涵盖全市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等多个用人领域,释放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强烈信号。
本次活动,安阳市明确主攻方向,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兼顾招才引智、科技研发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精品钢及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达成了一批优质项目。投资20亿元的玖一生物年产400万支靶向抗肿瘤药生物制剂项目、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鑫源铸业产业链铸件延伸项目等产业项目,凤宝管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智能冶炼科技公关项目、河南铁建铁路轨道配件有限公司与轨道交通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合作的铁路接触网使用拉杆项目等科技合作项目,市委人才办与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合作的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安阳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洹畔英才卡”项目等人才合作项目上台签约。签约项目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是推动安阳市和京津冀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支撑,必将为安阳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全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重要引擎。
本次活动,经过前期重点对接,共邀请来自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商会协会的130余名重要嘉宾参会。中国工程院邓中翰院士、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书贵、今麦郎集团总经理和成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新举、中关村人才协会秘书长冷明等一批重量级客商和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共商合作,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绘安阳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近年来,安阳市坚持把“双招双引”摆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战略位置,二者同向而行,协同发力,招商引资筑牢项目基础,招才引智夯实人才支撑,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蓄积强劲动力。
“项目为王”,招商引资呈现新局面。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创新招商方式,全面推进以产业链招商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由常态化招商向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招商转变,由全产业招商向以产业群链、核心县区、链主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专项招商转变,由注重目标考核向强化服务保障转变的“三个转变”,招商引资取得质和量的双提升。2024年,全市引进省外资金933.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新设外资企业32家,实际使用外资3534万美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完成年度目标的140.6%,目标进度居全省第1位。在全省第十一期至十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安阳市累计签约项目179个,投资总额1886.66亿元,四期项目投资总额均居全省前列。
“筑巢引凤”,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把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作为开创强市建设新局面的第一战略,持续升级迭代“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深化“产才融合集聚工程”,全方位打造“洹泉涌流”人才服务品牌矩阵,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全省成为政策链条最为完备、人才待遇最为优惠、服务体系最为健全、引才磁场最为强劲的省辖市之一,在激烈的人才发展竞争中确立了安阳优势,以人才工作高质量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4.8万余人,招才引智成果和质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编审:孙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