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他到底是美国特使,还是普京的特使?”这一句充满愤怒与质疑的灵魂拷问,出自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之口,指向的对象是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

根据《乌克兰真理报》3月24日的报道,威特科夫在一场外交活动中疑似暗示,美方正在考虑在乌东四地议题上寻求“务实解决路径”,或对当前战线状态“持开放态度”。这番表述瞬间在乌克兰政坛引发震荡。梅列日科痛批威特科夫的言论“令人震惊且可耻”,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将其解职,并质问:“他是代表美国,还是代表俄罗斯?!”



在乌克兰,领土主权问题几乎是政治“神圣红线”,任何形式的“妥协”或“模糊”都被视为“投降主义”。而当这条红线,疑似被美国高官轻描淡写地跨过时,乌克兰的愤怒便不再只是对外的,而开始向“盟友”猛烈回击。

梅列日科并非乌克兰政坛边缘人物。他是“人民公仆党”核心成员、对美外交的“急先锋”,曾在多个场合公开力挺北约东扩、美乌同盟。但这一次,他失望至极。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乌克兰并非美国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盟友”,更像是一个可随时打包变现的“地缘工具”。

事实上,威特科夫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当前美俄、俄乌之间“秘密外交”趋势密切相关。就在数天前,美国代表团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分别与俄乌代表举行多轮“技术层面”谈判。据多方消息透露,谈判中重点涉及的正是黑海航行、能源设施安全、战俘交换等“战场降温”问题——而最具争议的“领土归属”,极有可能已在美俄之间被“边线勾勒”,甚至达成某种潜在默契。



这才是乌克兰真正的恐惧所在:战争还未结束,美国就已在为“停火框架”铺路;血还未冷,盟友却开始“划界妥协”。乌克兰高层明白,一旦美国放弃在四地问题上的明确支持,俄方将获得事实上的“战争红利”,而乌克兰将沦为西方战略博弈中的牺牲品。

而更可悲的是,这场愤怒几乎注定徒劳无功。梅列日科虽然高喊“解职威特科夫”,但美国国务院根本未就其言论作出否认或澄清。连一份标准的“澄清声明”都未给出,足见华盛顿对乌克兰情绪早已不屑一顾。事实摆在眼前——拜登政府的战略重心已转移,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更令“继续援乌”前景黯淡,乌克兰正在逐步失去西方庇护的光环。

美国的立场转变,也并不难理解。在俄乌战事陷入消耗战泥潭的当下,美国国内政治对援乌日益疲劳,财政压力激增,加上特朗普上台后强烈主张“美国优先”“停止无谓战争”,华盛顿急需在俄乌问题上寻找“退出机制”。在这种背景下,“事实停火”“局部让步”甚至“默认红线”都可能被端上谈判桌。而乌克兰的“主权神话”,只是这些棋局中的一个变量,而非决策的核心。



美乌关系正经历从“蜜月”到“分手”的全过程,而这场情绪剧的主角,不是莫斯科,而是华盛顿。乌克兰不得不面对一个冷酷事实:在西方眼中,乌克兰不是“朋友”,只是“项目”;项目亏损,就要止损。

当一个国家的战略完全绑在别国意志上,它就已失去真正的自主性。如今,乌克兰高层才突然发觉自己不在掌控之中,才发现盟友不再“坚定支持”,为时已晚。

威特科夫的言论或许只是“无心之语”,但它揭示了一个“有心之势”:乌克兰正在被边缘化,战争正在被降温,领土或将成为“谈判筹码”。而梅列日科的愤怒,不过是乌克兰主权崩塌边缘发出的最后几声回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