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Axios新闻网报道,特朗普在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件中,给出“两个月最后通牒”,要求伊朗达成新核协议,否则后果严重,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事情得从3月6日说起,特朗普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透露自己已致信哈梅内伊,希望伊朗能就放弃开发核武器计划与美国展开谈判,他还提及若采取军事行动,对双方都将是可怕的事。很快,这封信经由阿联酋转交到伊朗手中。



特朗普(资料图)

据美国官员和知情人士透露,信中特朗普措辞强硬,不仅提议新核协议谈判,还明确表示不希望谈判无期限拖延,设定了两个月的期限,要求伊朗在此期间必须达成协议,同时警告伊朗,若拒绝提议并继续推进核计划,将面临严重后果。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也证实,特朗普希望通过外交解决伊朗核计划争端,若行不通,还有其他手段。

然而,伊朗方面对此反应强烈。哈梅内伊12日直言,特朗普邀请谈判意在欺骗和引导舆论。他指出,美伊此前谈判多年,特朗普却撕毁已签署的协议,如今已知美国不可信,再谈毫无必要,且与现任美国政府谈判,制裁不会取消,只会加剧。伊朗外长阿拉格齐20日称,特朗普来信“更像一种威胁”,但也存在机会,德黑兰会在考虑威胁和机会后,通过适当渠道尽快回应,同时强调,只要美国持续施压、威胁和制裁,伊朗就拒绝直接谈判。此前,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卡埃也表示,收到信件后将全面评估再做回应。

从历史来看,2015年,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英、德、中、俄、美、法)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规定十年内伊朗履行核问题承诺,国际社会逐步解除对伊制裁。但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政策,试图在经济和外交上孤立伊朗。如今,特朗普重提核协议谈判,背后原因复杂。今年10月,伊核协议即将到期,若不续签或达成新协议,理论上伊朗可合法发展核武器。这对美国而言是巨大威胁,不仅会危及以色列安全,还可能引发中东地区核军备竞赛,影响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布局。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推行战略收缩政策,推动俄乌停火,想集中资源应对大国竞争,并不愿在中东再生波澜。但伊朗核问题悬而未决,成为其心腹大患。于是,特朗普一方面主动释放谈判信号,甚至希望俄罗斯从中斡旋,摆出“和平使者”姿态;另一方面,通过军事威胁,如宣称胡塞武装的攻击算在伊朗头上,试图把伊朗“逼”上谈判桌,以打促谈。

对伊朗来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石油出口遭受重创。美国退出前,伊朗每天出口石油约400万桶,退出后,锐减至每天60万桶,每天损失数亿美元外汇收入,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伊朗内部在对美态度上出现分歧,总统佩泽希齐扬代表的改革派倾向于通过谈判缓解经济制裁压力,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等保守派则坚持强硬立场,认为美国不可信,特朗普毁约阴影仍笼罩在伊朗心头。

面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伊朗也在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近期,中俄伊三国副外长举行会晤,讨论伊核问题。伊朗希望借助其他大国影响力,在与美国的交涉中增加筹码。毕竟,美国综合实力强大,伊朗单打独斗难以抗衡。



特朗普(资料图)

至于两个月期限一到,美国是否会真的“开枪”,发动军事行动?从目前情况看,虽然美国威胁不断,但发动战争并非易事。军事行动不仅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风险,还会引发地区局势的剧烈动荡,这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全球形象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而且,美国国内对于是否对伊朗动武也存在分歧。此外,伊朗拥有一定军事力量,具备较强的抵抗能力,若美国发动攻击,必然会遭遇顽强抵抗,陷入战争泥潭。

特朗普下达的“两个月最后通牒”,更像是一种极限施压策略,试图通过强硬手段迫使伊朗就范,达成对美国有利的新核协议。但伊朗不会轻易屈服,未来两个月,双方很可能围绕核协议展开一系列外交博弈,而其他大国的介入,也将使局势发展充满变数。究竟美伊能否打破僵局,达成新的核协议,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