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重磅消息让全行业为之瞩目。
3月25日,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带队来访百度Apollo park,与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会谈,并在北京繁忙时段的公开道路试乘萝卜快跑六代车,点赞安全、舒适体验并欢迎“来新加坡”。
无独有偶,一个多月前的2月11日,李彦宏出席了在迪拜举办的World GovernmentsSummit 2025峰会,并与阿联酋AI部长奥马尔·苏丹·奥拉马(Omar Sultan AI Olama)进行对谈,部长在对谈中明确表示,“期待在明年的大会上,所有车队都是由萝卜快跑支持的无人驾驶”。次日,迪拜王储Hamdan bin Mohammed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迪拜会面交流。足以见得,萝卜快跑的安全性已经深受一众国家领导人的信任。
按国际惯例,一般来说政要是轻易不到访外国企业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此举都是重要合作洽谈,极具象征意义。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业界普遍认为,萝卜快跑或将大规模出海,下一站极有可能便是新加坡。
不算巧合的是,3 月 18日,特斯拉正式获得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颁发的运输包车运营许可证(TCP),这意味着其 Robotaxi 商业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尽管,该许可仅允许特斯拉在预先安排的行程中运送员工,尚未开放公众付费服务,但马斯克曾承诺的 “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已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
可以说,全球对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关注也因此被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中美两国在 Robotaxi 赛道上的竞争态势也愈发清晰。未来,全球可能会上演全球无人驾驶顶峰玩家的对决——美国Waymo、Tesla和中国萝卜快跑。
放眼全球,目前完整实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路测、实际落地应用的,也只有中美两国玩家。这既是中国科技创新力量崛起的投射,也是中美大国角力的深刻映射。无论如何,百度和萝卜快跑都牢牢卡住了一个绝佳的“关键生态位”。
【新加坡副总理亲测“萝卜快跑”,点赞并欢迎“来新加坡”】
3月下旬的北京,正在迎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日子。春和景明,春暖花开。
王瑞杰副总理是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主席,关注创新和企业国际合作。3月24日至27日,他在中国首都北京展开四天工作访问,在访华期间,他还将与来自金融、商业、创新、医疗和文化领域的人士交流。
作为北京的互联网公司旗舰、无人驾驶的领头羊,百度自然成了重点访问对象。王瑞杰副总理一行在公开道路亲自试乘后,对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和舒适性给出了高度评价表示:“非常好,这就是未来!”当着国内外媒体的面,他当场明确表示:“欢迎萝卜快跑来新加坡。”
新加坡政要此举,绝非场面话,而是目标明确。据悉,新加坡政策开放、法规完善,将本国定位为区域无人驾驶研发中心。2013年,新加坡政府就已率先提出“新加坡自动车计划”,正式开启新加坡自动驾驶应用之路。该计划主要围绕自动驾驶汽车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区域内运输系统及可能涉及的技术及法律政策展开。
早在2016年,新加坡就在全球首个开启了面向公众的Robotaxi试运营。2017年,新加坡政府修订《道路交通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进行测试。至2019年,新加坡计划将西部超1000公里的所有公共道路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道路里程占其总里程的十分之一。
新加坡企发局也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并推动企业与全球优质资源整合对接合作,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并提高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日前,东南亚网约车和食品配送平台Grab与多家无人驾驶公司签署备忘录,考虑在新加坡部署无人驾驶配送及出行服务。
因此,行业猜测,萝卜快跑将落地新加坡,助力新加坡打造“全球无人驾驶应用样本城市”。
【萝卜快跑出海提速,新加坡香港阿联酋都在此列】
综合各方进展来看,萝卜快跑正在加速奔跑,出海的前期准备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落地应用的历史性阶段。而此举,也被视为百度无人驾驶全球化进展的重要一环。
就在4个月前的2024年11月29日,萝卜快跑获得香港首批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且是香港唯一无人驾驶汽车牌照)并开启道路测试,这也是萝卜快跑获得的首个右舵左行地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在香港的落地,标志着萝卜快跑首次进军右舵左行交通市场,展示了该平台对不同驾驶环境的适应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余个城市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交通场景中的数据,不断提高萝卜快跑对极端场景的适应性。
新加坡副总理、迪拜王储陆续会面李彦宏,阿联酋AI部长期待萝卜快跑提供服务、落地香港……这一系列事件说明,萝卜快跑的安全性和技术能力已经深受海外政要青睐,正在加速出海,有望将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带给更多国家和地区。
其实早在今年2月,《华尔街日报》就曾报道称,萝卜快跑正在迪拜、阿布扎比和利雅得等中东城市以及东南亚地区加强业务团队的发展。落地迪拜之后,新加坡将成为萝卜快跑国际化布局的下一站。
【是无人车时代,也是科技强国时代】
无人驾驶是AI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战场的必争之地。萝卜快跑屡获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从技术领先到生态制胜,中国无人驾驶方案正在重新定义未来出行。
我一直认为,所谓出海,不能为出而出;而是实力所致,如此才能水到渠成。萝卜快跑之所以看起来出海动作很快、各相关国家和地区都很欢迎,也无非是产品和技术真正做到了领先。不信?请看这一连串全球顶级媒体的严肃报道:
全球顶级期刊《经济学人》发布长篇报道《中国超级智能的特斯拉杀手》,称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风向标、权威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发布2025创新榜单,DeepSeek、百度名列前茅,《Fast Company》点评萝卜快跑:“萝卜快跑的表现已经超越了谷歌的 Waymo无人驾驶汽车”,中国科技正以突破性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25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无人驾驶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入选,而以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AI及无人驾驶玩家,成为推动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福布斯》发布的“2024年全球自动驾驶十大里程碑”,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也入围了。《福布斯》表示:“虽然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低于美国,但萝卜快跑能以不到 2.8万美元的成本组装一辆配备计算单元和传感器套件的无人驾驶汽车是一大进步,这一突破性进展未来将在世界各地复制。”
甚至于2024年7月10日,《华尔街日报》惊呼“中国已经主导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并在无人驾驶领域赶上了西方,以萝卜快跑等为代表的中国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
重磅奖项也少不了:萝卜快跑入围科技界“奥斯卡”——爱迪生奖(Edison Awards)2024年度总决赛,萝卜快跑成功入选“无人车(Driverless Vehicles)”赛道前三强。本届评委会特别指出,“萝卜快跑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从一众权威媒体顶刊评价中可以看到,萝卜快跑有两大创新:
第一个是成本控制驱动创新:大模型重构自动驾驶,萝卜快跑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在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提供服务。它不但比特斯拉cybercab更早落地,第六代无人车成本不到Waymo的1/7。
第二个是大模型驱动创新,萝卜快跑技术和环境适应性更强。在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系统中成长起来的萝卜快跑,能够快速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未来基金管理合伙人Gary Black就曾表示:“由于中国复杂的交通状况,萝卜快跑的运营环境是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萝卜快跑更安全!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全面应用“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的方案,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稳定可靠,比人开车安全10倍,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复杂路况下,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截至今年3月,萝卜快跑已累计提供超过10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5亿公里。
不但有数据为证,而且有认证为证:2025年1月,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为百度Apollo开发的软件框架产品VOS SYS颁发功能安全ASIL D认证证书,这也是功能安全领域最高级别的产品认证。这一认证标志着Apollo软硬件系统方案的功能安全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同时也意味着百度无人驾驶产品能提供更可靠的安全防护,让用户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安全更有保障。
这,就是政要密集访问百度、萝卜快跑加速出海的底层逻辑。“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萝卜快跑拓展全球业务版图的背后,正是百度十余年深度布局人工智能的强大技术实力。
有此根基,才能不随风动摇。厚积而薄发,此其时也!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