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都市怪谈不少,不过这里上班很多经验规则都要靠自己摸索。
比如永远不要去一楼的公共卫生间;
尽量避免在午休前10分钟前去里面解决大小号。
不要和午饭后刷牙的群体长时间对视,更不要主动攀谈;
不要去推卫生间尽头那间上锁的隔间门;
更重要的,在使用卫生间时隐约听到咀嚼声,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你或许会注意到,公司写字楼里每个公共卫生间里,总有几个难排的隔间,你起初无法知道里面人都在干什么。
直到有一次,在里面发现一双被遗落的一次性筷子。
有人会在厕所吃饭,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实际上,所有求职者对一家公司的考核起点,都应该从观察卫生间开始。
聪明的人,已经学会面试以后再重新摸回对应楼层的厕所,上班时间里面的环境、干净不干净、满员程度、包括保洁阿姨疲惫状态都能纳入对公司的侧面考量。
写字楼规则怪谈的后半段,只对还没和这座写字楼绑定的求职者开放。
听到厕所隔间里面有人刷视频打游戏,说明公司前景堪忧,谨慎入职。
听到有人在厕所隔间里哭,找到机会迅速脱身。
如果发现有人在里面吃东西,快跑不要回头。
卫生间,
苦命打工人的第二餐厅
人在公共卫生间上厕所的时候,会对周边环境有着相当敏锐的感知。
无论声音是自己发出的,还是从隔间发出的。
在人人都被迫维持表面体面的写字楼和办公空间里,如果上厕所时,一阵清晰的咀嚼声从旁边坑位传来,绝对比听见“炸茄盒”更加惊悚尴尬。
发现有人在厕所吃东西,大概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种情况。
如随机出现的餐具,没拆封的一次性筷子、分不清用没用过的叉子、或者是被随机扔在地上的便宜外卖液体勺。
如果说间接证据只是猜想,那在公司垃圾桶里发现的进食痕迹,就当属直接证据。
地上一张糖纸、垃圾桶里空的零食袋会让人觉得稍有点疑惑,已经吃完的亲嘴烧包装和隔间中的辣条味就更让人不解。
公司卫生间的垃圾桶里为什么会有三明治包装皮?“只是来扔个垃圾”的猜测愈发无法成立。
马桶旁边地上的半块面包进一步靠近了现实。
众所周知,早上打卡后的一个小时内,是写字楼卫生间使用的高峰期。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等待一个相对还算干净的隔间,等于在地铁早高峰抢到最后一个空位。同样的即便坐下触感微热,还是会心里暗叹幸运。
有经验的熟练薪水小偷,都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解决那些在家没解决的问题。
其实也不仅限于咀嚼声,有丰富写字楼蹲坑经验的人,都有一定几率听到不属于这里的声音。
打开塑料饭盒盖、掰开一次性筷子、夹饭夹菜戳盒子,和永远无法静音食用的薯片、饼干、带汤面条,都不需要眼见为实即可确认。
在大众印象和正常生活轨迹中,公共卫生间的用途实际非常单一。
作为旁观者或者旁听者,在疑惑为什么有人会在厕所吃东西时,实际问题的重点更倾向于在这个地点吃东西的原因。
坦白讲,这实在算不上什么猎奇和小众怪癖,每个看似古怪的行为都有一个辛酸的原因。
有人选择在厕所吃东西,纯粹是因为厕所里面没有监控。
出门在外上班久了,就应该清楚一家公司有各种奇怪要求都不算稀奇。
一家绩效提不上去的公司老板,很可能每天开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实时监控看有几个员工在办公室吃早餐。
管你有没有低血糖,每天要几点起床,未来会不会得胆结石。
在办公室吃早餐就要遭点名批评,不管雇员工付了多少薪水,总要把行使权力的范围发挥到最大才不算亏本。
越是频繁加班又有严格规定的公司,越是监控密布,有早餐时段喜欢在工位之间游走的中层小领导。
主张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所以连孕妇都要躲进厕所偷偷加餐。
而在没有外界阻力的时候,更多小小新晋打工人可能面对的是内心阻力。
连上过几年班的职场油条,都会在午饭时间,因办公室里最没边界感的同事胳膊压上肩膀问一句“你在吃什么”而小小崩溃,更不要说一个对环境和人际双双恐惧的新人。
一部分社恐内向的人,不愿意和同事主动攀谈,更不愿意被嘴碎的同事探听个人生活。
人在惶恐不安的时候,又会不自主过分在乎他人的眼光,所以新人实习生宁愿在午餐时间,到厕所快速吞下一个三明治或茶叶蛋。
对很多人来说,就餐也是一种个人隐私,当众用餐羞耻症不是什么大毛病。
在厕所吃饭的打工仔未必遭受了职场霸凌,但一定遭受到生活霸凌。
选择在厕所进食的人,总有比细菌超标更在乎的事。
冲水声之间,有无数人正在厕所隔间内,错开饭点吞下自己的早饭。
在厕所隔间里,
所有人都能获得喘息时刻
抛开那点没用的人前体面,让所有打工人来个坦白时刻。
卫生间早已被纳入所有打工者的临时庇护所,上班期间钻进厕所隔间,就是成人版的课间十分钟。
去上厕所,未必意味着非要在这里进出点什么,毕竟这里是整个写字楼唯一的自由空间,把隔间门锁上,上班时间就有这么短暂的一瞬又是重新属于你的。
最靠边厕所隔间有半扇窗户,打工者坐在马桶上看向外面,这就是工作日最接近自由的时刻。
把马桶盖扣上在里面看手机打游戏是休息,想睡觉挑选个干净隔间也是休息;
或者什么也不干仅仅坐在里面放空自己,任由手机震动轰鸣你可以不为所动老僧入定。
对个人要求高一点的甚至可以直接在里面无跳跃版带薪健身,前提是找个干净的区域,或者发自肺腑的不在意当一会儿人体空气净化器。
上班时间在卫生间摸鱼,大概已经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赶上一间光线还不错的隔间,坐马桶上休息5分钟能硬生生让员工小美连照出100张自拍。
更辛苦一点的牛马,能在这短短几分钟里产生出一种度假感。
出来一问保洁阿姨,原来写字楼卫生间和中档连锁酒店用的是同一款香氛。
有需求的地方就能诞生出攻略,每个写字楼里,都会有一套口耳相传的内部指南,教你怎么找到最适合摸鱼的卫生间。
碰到一个隔间里连续走出几个4、5个人也不必惊讶,扎堆摸鱼也要讲些经验技法。
在狭小空间内能站下这么多人,本身就是一种生存本能。
这时终于能理解蹲坑时候听见嗑瓜子声究竟从哪传来。
一个写字楼甚至整片商圈哪里的公共卫生间最干净、舒适、无异味的一手信息,都掌握在附近的实习生手里。
在不太关注实习生去留的公司里,就相当于在职场起点线提前抢跑。
越早学会有规划的摸鱼,人生所遭受的痛苦就会越少。
所有人一天之中的排序顺位,都应当是:上班 <带薪如厕<带薪在厕所隔间摸鱼。< pan>
也难怪会有实习生会因为公司厕所太脏、公司只有一个厕所这种原因离职。
有关写字楼厕所的也未必都是负面情绪,偶尔也能在这里,找到一种近似惺惺相惜的珍贵情谊。
从那天以后,寻遍所有公共卫生间,也没找到愿意等你电话挂断再冲水的那三位友人。
写字楼里的厕所隔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合格的城市庇护所,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唯一一个锁上门就能与世隔绝的地方。
疲惫甚至让人无力思考关于在卫生间是否卫生的问题。
坦白讲,每个刚上班的新人都在厕所隔间里哭过、睡过、崩溃过。
卫生间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安全岛,毕竟小时候这是家里唯一能上锁的地方。
起初,人们会在公共卫生间试图静音大号。
后来,需要打碎牙往肚子咽的同时,也在卫生间里试图静音哭泣。
当学会在公共卫生间静音消化生活问题的同时,听到从旁边厕所隔间传来的咀嚼声,只会让人多叹一口气。
谁会在公共厕所吃饭?问题的答案,远比这个问题本身更加让人反胃。
当然也有很大概率,发出吃饭声音的人,是一个刚刚有时间吃掉自己午饭的保洁阿姨。
你在有一天,发现厕所最末尾永远上锁的那间门虚掩着,试探推开后,发现这个隔间不但是阿姨放工具的工作间,也是她的休息室和餐厅。
无论卫不卫生,还是需要通过她来保持卫生,一切对她来说都更没得选。
排泄、进食、睡眠,都属于是一个人类的基本人权。压力和工作对人类的压缩,已经把人挤进公共厕所
没注意到这点的人,应该也暂且还没被生活的车轮碾过一次。
只会在第一次听到隔间传来的咀嚼声,或是在厕所台面上发现一双一次性筷子时,发到互联网上问“是不是有人公司厕所在吃屎?”
设计/视觉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