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聚龙湾片区曾是清代“一口通商”时期的重要贸易区,记者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未来,聚龙湾片区将以“生态筑基、文商赋能、产城融合”为核心,打造绿色低碳滨水样板区。
据了解,聚龙湾片区依托6.06万平方米的广州港内四码头地块实施城市更新,其中1719平方米的日清仓文物保护区通过坐标比对精准划定,确保历史建筑原址保护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片区规划增设10%的绿色低碳功能空间,重点打造30米宽河涌生态廊道,与珠江沿岸沙涌碧道(876.4米)形成“江-涌-园”立体生态网络,提升区域碳汇能力。
此外,片区新增聚龙湾隧道(全长6公里,双向四车道),与地铁25号线共线,疏通区域交通瓶颈,地上地下联动开发三维慢行系统,无缝衔接滨江商业区与地铁11号线大冲口站,辐射约50万沿线居民,提升可达性与绿色出行比例。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文化、艺术、生态与商业有机融合,聚龙湾片区将实现产业集聚与价值提升、生态效益量化落地、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聚龙湾首发中心(3.6万平方米)封顶后启动全球招商,片区与1.5公里外的万象城形成互补,拉动白鹅潭商圈能级跃升,预计2025年片区GDP贡献率提升至荔湾区总量的15%。
下一步,聚龙湾片区还将创建零碳样板区,打造全域文旅IP,共建社区长效机制。片区计划2026年前建成30%滨水光伏设施,年发电量达300万千瓦时;配套建设海绵城市设施,实现90%地表径流控制率,珠江产投拟联合高校设立“双碳”研究院,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攻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通讯员 穗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