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不善良,但也不能太善良。

有原则的善良,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没有原则的善良,基本都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就像是《农夫与蛇》中的农夫,由于过分好心,而救了一条毒蛇。毒蛇醒来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报恩,而是咬死了农夫。

典型的“好人没好报”。将自己的善良,寄托给了冷血、无情、狠辣的生物,又怎么可能有好报呢?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对别人的态度,千万不要太善良,而应该“适度”。适度善良,适可而止,才是真相。

人生教训:跟这些人打交道,太善良,终究会害了你。



一、跟欺善怕恶的人打交道,不能太善良。

人性里边,终究有着“欺善怕恶”的特点。

对于善良的人,就各种欺负;对于强大的人,就各种讨好。本质上,就是将“弱肉强食”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欺善怕恶的人,究竟多不多呢?

基本上,随处可见。有可能,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就是那个欺善怕恶的人。你稍微软弱一点,别人就敢欺辱你。

人与人之间,始终是存在竞争、博弈的关系的。你认为,自己善良,别人也会善良。殊不知,别人会把你的善良,当成是退让,以及懦弱。

跟欺善怕恶的人打交道,可以硬气,但一定不能软弱。与其软弱如羊,不如硬气如狼。别人对羊的态度,跟对狼的态度,始终是不一样的。



二、跟见不得人好的人打交道,不能太善良。

人性,始终是见不得人好的。所谓“笑人无,恨人有,嫌人穷,仇人富”便是如此。

你贫穷,没有钱,别人就笑话你,对你落井下石;你有钱,有本事,别人就嫉妒你,认为你不是什么好东西。

也就是说,你过得好,别人不满意;你过得不好,别人也看你不顺眼。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跟这些人客客气气呢?

客气,并不是单方面的事儿,而是双方的事儿。毕竟,一只手掌拍不响。你尊重别人,而别人不尊重你,那你觉得,这关系还能持续下去吗?

随着物欲膨胀、人心攀比,这种见不得人好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终究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别人不希望你过得好,那你就没必要跟他们客气。客气应该留给值得的人,而不该留给不值得的人。



三、跟欺负过你一次的人打交道,不能太善良。

别人能欺负你一次,就能欺负你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无数次。

就跟家暴一样,另一半会家暴你一次,就会家暴你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无数次。除非你反抗了,否则,一直被家暴。

欺负也好,家暴也罢,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要么没有,要么持续下去。除非中途发生了变故,否则一直存在。

举个例子。别人针对你,看你不顺眼,就想欺负你。如果你反抗了,给了对方一点颜色瞧瞧,那别人对你的态度,只会从欺负,转变成恭敬。

对于软柿子,别人只会多拿捏几下。而对于玫瑰花,别人只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因为玫瑰花的身上,长满了刺。

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对于肆无忌惮的坏人,没必要原谅,而应该针尖对麦芒。



四、跟有潜在危险的人打交道,不能太善良。

上文说过,《农夫与蛇》中的农夫,由于救了一条毒蛇,而被毒蛇咬死了。

难道说,毒蛇不知道感恩吗?还真的不知道感恩。因为毒蛇天生就是冷血、无情、心狠、手辣的生物,只懂得恩将仇报。

正如《天道》中所言: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完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道伤疤,会永远存在。”

冷血无情的蛇,不知道自己有毒,它们只是认为,咬别人一口是应该的。

薄情寡义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错,他们只是认为,忘恩负义是正常的。

千万不要觉得,万物都是性本善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万物都是性本恶的。我们不能害人,但我们也需要防人。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