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知青刘朝旭被推荐上大学,临行前特意去找队长道别。未曾想,在他家窗前,听到队长低沉的声音:“朝旭要走了,去给他凑点路费吧!”队长媳妇无奈叹道:“你上次卖了羊皮袄才勉强给知青们置办了锅,现在让我去哪儿张罗啊!”
刘朝阳听到这话,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准备交给队长的衣服和食物,不知怎么,鼻子就酸了。
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最真心诚意的,人性的光辉随处可见,是之后的社会怎么都比不上的。
而刘朝阳最庆幸的就是自己生在了五零六零年代,有机会感受到人性最质朴的善意和温暖,那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1969年,刘朝阳踏上了行至远方的火车,周围的人都哭得不成样子,他也一样模糊了视线。
这次远行,充满了未知的挑战,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感到一丝不安,等下车之后,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破败的景象,他心中有些不知所味。
然而,当他看到大队长慈眉善目的笑容之后,他悬着的心也缓缓放下,这是他第一次背井离乡,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完全没有做过的劳动,但大队长的出现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光亮。
刚到之时,大队长给他端来的那一碗热汤让他整个人都温暖起来了,之后,所有的劳动,都是大队长手把手教他的。
不管是一些农具的使用还是播种的技巧,亦或是生活经验,大队长都会细心的教给他,他远道而来又漂泊无依的心很快有了依靠。
不仅如此,他们这几位知青还经常被邀请到大队长家吃饭,在那个简易的黄土灶旁,知青大大咧咧的席地而坐,端着已经包浆的碗狼吞虎咽。
队长媳妇的手艺很好,总是能用这有限的食材做出最打动人味蕾的食物,知青们吃的时候,他们就在一旁慈祥的看着,笑的很开心,仿佛这些“美食”都由自己享用了一般。
刘朝阳知道,这些食材已经是队长一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了,也是,他经常给队长家送东西,队长如果不要,他就直言:“那我以后就再也不来你家吃饭了。”
队长常常对媳妇说:“朝阳是个好孩子呀,留在咱们这,屈才。”
几年之后的一天,轮到刘朝阳做饭,可还不等他放入食材,就发现这锅底被烧穿了。
大家都着急的不行,那个时候,锅也是个稀罕玩意,再加上他们这是在农村,资源珍贵,所以大家都着急的团团转。
还是大队长当机立断的说:“别急,我去给你们买。”这话说得容易,但大家都心中清楚,想要买一口锅需要很多钱,他们所有人凑在一起也拿不出来。
于是大队长偷偷卖了羊皮袄将钱凑出来了,但是这事谁都不知道,知道后来的一天夜里。
那时候,刘朝阳十分幸运的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他看着自己的行李,准备将它们都送给队长。
没想到在窗外撞破了那口锅的真相,那个时候,队长让给他们以为是自己粗心丢了袄,没想到......
刘朝阳哭得很伤心,在那个即将分别的夜晚,他心头的不舍向潮水般涌来。
这么多年的照顾,队长早就像他的家人一样,这样深厚的感情他如何都割舍不掉。
第二天一早,队长夫妻俩人质朴的笑脸出现在了知青点,刘朝阳心中五味杂陈,他看着婶子将那一篓鸡蛋小心翼翼的放到他桌子上,拉着他的手嘱咐他多吃点。
队长蹲在一旁抽旱烟,没有说话,但他知道,一切情谊尽在不言中,他哭着和队长夫妻告别,心中想着,等自己学成归来,一定要对队长夫妻尽孝。
可是,不久之后,队长因为救人离世了,那一刻,他彷佛所有的力气都被抽走,他哭的像一个被亲人遗弃的小孩。
这份真情,永远在他心中,这是他不断拼搏的力量,以真心换真心,永远是人类的至上法则。
【消息源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年9月30日;央广网,2018年6月27日;相关知青回忆录及历史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