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中美是否就贸易问题设定见面日期时表示,中方与美方相关主管部门一直保持沟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对于经贸领域的分歧和争议,中美双方应秉持积极合作的态度,通过平等对话、加强沟通,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形式的沟通和磋商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威胁、要挟只会适得其反。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回到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不久前,美国政府此前表示将于4月起对每个外国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最新消息指出,这一政策或将更具有“针对性”。特朗普政府官员消息指出,4月的“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会把一些国家排除在外;钢铝关税可能不会“简单叠加”;针对汽车、半导体等特定行业的关税不太可能于4月宣布。彭博社指出,在总统正式宣布相关决定前,仍有诸多变数。特朗普最初提议对全球全面征收“统一关税”,随后演变成了“对等关税”。目前尚不清楚更具“针对性”的关税中具体将包括哪些国家。
美国的“对等关税”计划如果付诸实施,将颠覆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基石,成为引发全球贸易战的多米诺骨牌。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石,确保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系建立在非歧视性基础上,来自不同成员的同类产品享受相同待遇。美国的“对等关税”计划,根据美国自身认定的所谓“不公平”情况,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置不同关税,有针对性地提高商品关税,无疑将动摇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石,引发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
美国智库凯托学会以咖啡为例分析指出,美国是咖啡消费大国,但美国咖啡豆因地理气候等原因而产量相对较少、成本相对较高,美国从咖啡豆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国家进口咖啡豆,双方都可受益。目前,美国对进口生咖啡豆不征收关税,而巴西作为咖啡豆生产大国和对美出口咖啡豆最多的国家,一直对本国进口的咖啡豆征收9%左右的关税。这是基于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形成的结果。然而,一旦套用“对等关税”,这不仅无益于提升美国咖啡豆出口,同时将损害数百万美国咖啡烘焙商和成千上万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全球贸易(资料图)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加征最高达15%的关税。针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是中国采取的第二轮反制措施。由于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可能减少,多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是特朗普政府重要支持群体,关税将对美国农民造成打击,继而动摇特朗普政府的选民基础。此举旨在打击特朗普政府农业票仓,迫使其调整关税政策。 特朗普第一任期,美中爆发贸易战,当时中国也将美国农产品列为加征关税对象。
美国农业部门将中国作为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但近年来出口量有所下降。据统计,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玉米1376万吨,其中207.26万吨来自美国。美国曾是中国的主要玉米供应国,但近年来已被巴西和乌克兰超越。至于小麦,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90万吨小麦,约占小麦进口总量的17.3%。据报道,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持续下降,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在20%左右,这一趋势使得巴西等国受益,巴西大豆已经占到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0%左右。
白宫(资料图)
一些美国企业已经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特斯拉日前致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警告高额关税将损害美国公司。特斯拉表示,过高的关税将推高美国必要进口商品的成本。贸易争端还将面临报复性措施,造成美国出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增加,美国出口商必然受到不成比例的影响。特斯拉认为,即使积极推进供应链本地化,“某些零部件在美国境内采购仍然困难或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