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凳,辣椒水,在她面前简直弱爆了,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一个人能够忍受疼痛的最大极限是多少,我想下面要说的这位女子,或许给出了我们最终的答案,她就是红衣女将,白马双枪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的一个大户人家。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十月,考进武汉黄埔军校,随后去上海等地执行秘密任务,1929年的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中,作为母亲,她无法容忍孩子跟着自己在生死线上辗转。于是,赵一曼抱着不满两岁的儿子照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之后便将儿子送去汉口的亲戚家里,从此,母子二人再未谋面。



赵一曼和儿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奉命进入东北,组织领导当地的抗日活动,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秋,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赵一曼主动留守珠河根据地,来牵制敌人的兵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赵一曼手腕中枪,拼死突围后,她躲到了小西沟的一处农舍里,但消息很快便走漏,没过三天,赵一曼再次被围,这一回她的左腿腿骨被子弹打穿了,由于兵力悬殊,最终被俘。随后她被押到了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交到了当时日军的用刑高手,大野泰治的手里。



大野泰治

赵一曼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个清瘦女子,但她身上弥漫着的大家闺秀的书卷气与军人的冷峻相结合,使她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透露出那与众不同的异样和超拔,也正因如此,大野泰治知道,自己捕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于是他决定亲自审问赵一曼,从她身上掏出有价值的东西。据说当时的刑罚一共分为五大类,分别为金木水火土,这其中包含的酷刑多达几十种,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赵一曼舞台剧照

他们先是将辣椒水和掺着小米的汽油交替地往赵一曼的喉管及鼻腔里灌,接着用钳子拔牙,随后将竹签钉进十指,拔出来后再换更粗的继续钉,最后直接改用烧红的铁签子往里钉,等指甲都翘起来后再将其拔掉。但即便这样,赵一曼始终一声不吭,一字不说,在惨无人道的刑罚之下,赵一曼的伤口开始出现溃烂,生命垂危。日军不甘心就这么算了,于是将她送到了市立医院,给她进行治疗,根据当时的实习医生刘西强回忆,赵一曼被送到医院时,身上有几处伤口之深,可见白骨。



病床上的赵一曼

住院后的赵一曼仍然不忘宣传革命思想,大家逐渐被她的精神所打动,于是护士韩永义和日伪警察董宪勋决定帮她逃走,经过一番策划后,他们将赵一曼偷偷运出了哈尔滨,但日军随即展开大规模搜捕,就在逃往游击区寻找组织的途中,赵一曼再次被捕,此时距离游击区仅剩20公里。这一次,日军决定将审讯力度提升至最高级别,对其使用电刑,电刑持续了7个多小时,这超过了人类能够忍受的极限。先前受刑从未喊叫一声的赵一曼,此时也变得疼痛难忍,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哀嚎,原本清秀的面容,此时已被折磨得五官扭曲,面目全非,身体多处炭化。但敌人仍然一无所获,他们彻底绝望了。



赵一曼剧照

当时的敌方档案是这样记载的,上面写道: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已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日军也曾一度认为这种现象无法用医学生理来解释。这让大野泰治不得不对赵一曼无论遭受怎样的凌辱和欺侮,仍不放弃人格的尊严和信仰的光辉表达由衷的钦佩,在审讯赵一曼期间,大野被派到“新京”受训。他临行前特意到监狱里看望赵一曼,恳请赵一曼为自己留字纪念。赵一曼写了一首诗送给了大野泰治,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滨江述怀》。



滨江述怀

大野后来一直保留着这张纸,像对待一个圣物,战败后,大野在战犯管理所交出了这首诗,在交出的时候,他先是立正站起,给写有诗歌的纸片敬了一个军礼,紧接着泪流满面,他说我一直崇敬赵一曼女士,她是真正的中国女子,作为一个军人我愿意把最标准的军礼给我心目中的英雄,作为一个人,我愿意下跪求得赵女士灵魂的宽恕。”



但一切终究无法挽回,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珠河县(现尚志县),赵一曼被敌人杀害了,那一年,她31岁。赵一曼死后,日本人不许收尸,以致躯体被野兽撕咬殆尽,后来,人们为赵一曼举行了“影葬”,将她生前的照片埋放在她殉难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名字响彻全国,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在哈尔滨,她曾战斗过的街道被改名为一曼大街,在她遭受酷刑的地方,也建起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馆,以致永久纪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