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援在山西晋城方面的战斗,日军抽调第8战车联队支援部队作战。战车联队是日军装甲部队最常见的编制单位,通常人数在800人左右,配备有30-50辆坦克。
日军装备的坦克虽算不上世界一流水平,但在二战初期一点也不落后,尤其是对于缺乏反坦克火炮的中国军队而言,几乎就是降维打击般的存在。中国军队通常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摧毁坦克,每一辆被摧毁的日军坦克面前,往往倒有十几名士兵的尸体。
所以日本军方视第8坦克联队为攻克晋城的法宝,在坦克的掩护下,日军步兵朝着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每一次如潮水般的进攻都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被击退。
山西地形以山地为主,崎岖的地形并不适合坦克的大编队作战,日军坦克以几十米的间距推进着,但糟糕的路况和中国军队布置的反坦克壕沟不断迟滞着日军坦克的推进速度。
更为致命的是缓慢移动的坦克成了中国守军的活靶子,毫不客气地说,民24式重机枪发射的钢芯弹在近距离可以击穿日军轻型坦克的薄装甲。要在平原地形,疾驰的日军坦克可以很快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但在多山地的山西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巨大的伤亡数字迫使日军停止了攻势,战况一时间陷入了胶着,看来坦克在战场上也并不是万能的存在。
前方受阻,后方失火
第8坦克联队在前线一直没有打开突破口,后方又传来第14师团一部被包围的消息。战事紧急,休整中的第8坦克联队奉命赶往南山地区解围。通往南山的道路可并不是坦途,山西南部除了阎锡山部和杨虎城旧部外,还有八路军,日军部队在天井关一带遭到八路军伏击。
要是在平原地带,别说是八路军,就连装备精良的多的中央军也不敢伏击一支坦克联队。八路军依托地形优势,不断与敌人周旋,坦克摧毁不了就照着随行的步兵狠打,一时间日军士兵被打得抱头鼠窜。
没有足够的步兵跟随,坦克也不敢开得太快,生怕被八路军包围,只能沿着山路一边慢慢推进,一边向四周开火压制。
被掀翻的日军坦克,注意看左边的炮塔
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队伍中间的一辆坦克被直接掀翻,就连炮塔也重重摔在了一边。一些日军士兵忍不住大喊:“反坦克地雷!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了。”在中国作战已经一年之久了,这些日军士兵见过也经历过八路军自制的土地雷,但像这次这种地雷能直接炸翻摧毁掉坦克的情况还真没遭遇过。
八路军还能生产反坦克地雷,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在伏击战中用到的“反坦克地雷”同以往的地雷有不少类似的地方,从本质意义上讲它还是地雷战中用到的跳雷。所谓跳雷,就是在竹筒或者木桶底部加装雷管和电线,中间用木屑等物体充填,顶部则放置一枚松发的手雷。
当敌军步兵或者车辆经过时,远处埋伏的战士只需要按下引爆器,处于松发状态的手雷就会因为桶底的爆炸被弹出,爆炸产生的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日军步兵根本无法闪躲。
“反坦克地雷”就是以此为灵感,改装而来,只不过把手雷换成了炮弹,在弹头处加装了触发引信。不明所以的日军坦克耀武扬威的在道路上驰骋,一旦触雷,炮弹就会因跳雷底部的爆炸弹出,弹头直接狠狠撞在日军坦克底部,发生爆炸。
这批炮弹,来自阎锡山晋绥军的弹药库,要不是日军逼得紧,武器弹药来不及全部转移,被称为“阎老抠“的阎锡山才舍不得把山炮炮弹分给八路军。
光有了山炮炮弹,可八路军没有同口径火炮,于是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这批炮弹被改成了“反坦克地雷”,继续在战场上发挥余热。要是有足够的火炮,又怎会把金贵的炮弹改成地雷使用,地雷弹药部的“原材料“不光有山炮炮弹,那些日军轰炸机投掷下来没有爆炸掉的航弹,也被改成地雷使用。
航弹改装成的地雷,威力是一代反坦克地雷的数倍,别说坦克了,周围的步兵也会被掀飞数米远。写到这里感慨万千,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先辈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