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好奇号探测器在37亿年前的火星岩石中发现迄今为止最长碳链分子!这些与地球生命细胞膜相同的物质,可能是远古火星生命的"化石"!研究成果于3月24日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引发全球科学界热议。

37亿年前,地球上刚刚进化出单细胞生物,火星上可能也在孕育生命!好奇号在火星"黄刀湾"古老湖床的泥岩中,检测到了十烷、十一烷和十二烷这三种长链烷烃,它们可能是曾经存在的脂肪酸残留物。而脂肪酸,恰恰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膜的关键成分!

但别急着欢呼发现"火星人"了。研究主要作者、法国分析化学家卡罗琳·弗赖斯(Caroline Freissinet)博士谨慎地表示:这些分子可以由化学或生物产生。如果火星上有长链脂肪酸,它们可能——这只是一种假设——来自37亿年前存在的细胞膜降解。

这次发现如此重要,是因为好奇号自2012年登陆火星以来,此前只发现过最多含6个碳原子的有机分子。而这次,它一口气发现了含有10到12个碳原子的"巨型"有机分子!这相当于从发现原始部落的木棍,一跃找到了智能手机。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发现,含12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比其他两种更为丰富。这一现象与地球生物的"指纹"惊人相似——地球上的生物合成脂肪酸时,偶数碳原子的化合物总是比奇数的多。弗赖斯博士形容:坎伯兰样本简直是在戏弄我们。

那么,为何这些分子能在恶劣的火星环境中保存下来呢?火星近来缺乏重大地质活动,气候寒冷干燥,可能创造了一个天然"冷冻室",将这些有机物质完美保存了37亿年之久。

但科学家们尚不能确定这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起源。在地球上,费托反应(一种在铁或镍催化下,一氧化碳和氢产生的化学反应)、火山活动,甚至从太空飞来的陨石,都可以产生类似的有机分子。

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教授约翰·艾勒(John Eiler)评价说:这篇论文报告的发现,是我们见过的识别火星生命遗迹的最佳机会。但要绝对确定,还必须将样本返回地球。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计划于2030年代实施,而同样的国际研究团队还将参与2034年探索土卫六的"蜻蜓号"任务。红色星球的秘密,或许很快就能揭晓。



参考文献:

Freissinet, C., Glavin, D. P., Archer Jr, P. D., et al. (2025). Long-chain alkanes preserved in a Martian mudston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2(13), e242058012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